孫凌759|認知這個世界,方能認知自己

(1)

今天在高鐵上,媳婦突然哭了起來,因為看到關於敘利亞的一篇文章,被最後一群敘利亞小孩子唱歌的短片觸動了淚點。

我相信關於敘利亞的文章,這段時間大家已經看的足夠多了,一邊感慨處於穩定國度的不易,一邊想著面對戰爭我們能做些什麼。

而關於敘利亞的戰爭,大家感慨戰亂永遠是平民、孩子受苦的時候,其實站在大歷史觀的角度上,中東地區的紛爭則是必然。

因為這裡是世界的中心。

無可而奈何。

孫凌759|認知這個世界,方能認知自己

(2)

我們所有人,天生都是以己為中心,國家也是如此,我國的簡稱“中國”,其實一層含義就是中心之國。

我喜歡讀歷史,而在大學之前的所有時間裡讀的都是中國史,或者是稱不上史的小說、故事,如少年時反覆閱讀的《三國演義》。

男人有時總覺得戰爭有趣,直到後來方知,三國這段我最喜歡的歷史,除英雄百出外,人口銳減竟然到了百分之一二。

東漢末年的五千餘萬人口,由於天災、戰亂,減少到全國人口不足百萬,即使到三國鼎立,和平發展數十年的後期,全國人口也僅八百餘萬。

第一次看到這組數據的時候,我不會再覺得,幾十萬大軍交戰的場面,多麼有氣勢。

當然對於英雄的理解也有所不同,最開始是喜歡劉備、後來是曹操,然後是司馬懿,而如今則又是劉備。

孫凌759|認知這個世界,方能認知自己

(3)

即使在百餘年前,我國的清王朝,也一直以天朝上國自居,視西方為蠻夷,直到連續的戰敗,還保持內心的孤傲,把割讓領土,自我安慰為給予蠻夷的賞賜。

其實不僅我國的歷史如此,看到歐洲一些國家的歷史也這樣,都認為自己的國家處於世界的正中央,但他們更早的發現了世界的真實面貌。

從古希臘、羅馬帝國、波斯帝國,到十字軍東征,中東地區,也就是如今“一代一路”的核心區,其實都是連接東西方的命脈。

直到新大陸美洲的發現,歐洲才一度成為全球的文化的輸出地,繼而到現在的美國。

十五年前,由於美國帶領聯軍攻打伊拉克,我們才知道伊拉克這個國家。而後來,我一度鄙視自己對於這個世界的認知如此不全。

孫凌759|認知這個世界,方能認知自己

伊拉克曾被稱為美索不達米亞,是人類文明的主要發源地之一,在世界歷史中,也有舉足輕重的地位。

而如今伊拉克的模樣,則是在約90年前被英國扶持起來的,並且拼湊劃分的領土上,主要居住著三種不同宗教信仰的人民,因此內部紛爭從未停歇。

在2011年開始,陷入七年戰爭之久的敘利亞,其實在宗教信仰上也存在嚴重的問題,雖主要為阿拉伯人,但是當政者和普通民眾,卻分屬什葉派和遜尼派,內部爭鬥不斷。

(4)

匹夫無罪,懷璧其罪,其實就是中東許多國家的真實處境。

有一個不知真假的傳言,20世紀上半葉,美國羅斯福總統,出過一個法令,汽車的行駛速度不要超過50邁,因為石油不夠用。

這一方面是因為美國陷入經濟蕭條,另一方面則是中東地區國家不斷抬高石油價格。

中東地區只有亂,只有紛爭,才需要依靠美、俄、英等發達國家,這才符合發達國家的利益所在。

國與國之間,利益始終是被第一考慮的,這是政治家的責任,沒有對錯。

孫凌759|認知這個世界,方能認知自己

昨天我的文章,有分享自己在武漢創業做過一個項目,幫助大學生成長,可無奈的是我想服務的二三類普通高校學生,大多自己並沒有學習向上的慾望。

我一直記得,當時推過一些早起打卡、背單詞的活動,參與的人員往往是重點高校的居多,還有不少研究生人群,當時也是感到非常無奈。

或許成長,就是一點點接受這個世界的真實面貌。

認知清楚這個世界,方能知道自己該如何去生活。

作者孫凌,資深互聯網從業者,每天分享所思所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