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一位母亲的感谢信—这位医生的精湛医术挽救了一个家庭

8月8日,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小儿外科一病区杨合英教授,收到一名患儿母亲送来的感谢信。

事情的经过是这样的。8月7日上午,杨合英主任医师治疗团队,应用"彩超引导下一次性水灌肠复位包技术"使这名患儿的急性肠套叠复位成功。

平顶山郏县11月龄的患儿,发烧六天。发现患儿哭闹的厉害,到当地医院就诊,拍了X线片,提示肠胀气,在当地进行了普通灌肠效果不好。患儿不能进食,吃点东西也就吐出来了。由于连续十几个小时没有进食,患儿精神萎靡。 于 8月7日上午,河南交通广播紧急送往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儿外科杨合英治疗团队接诊后,启动了绿色救治通道,杨合英主任派李延安医生亲自带领患儿去做彩超,并与孙贝贝护士长同时准备一次性水灌肠复位相关用品。超声诊断是急性肠套叠,显示套叠的肠管长达10厘米,回盲部肠管已经水肿,如不及时复位,发展到肠管坏死就危险了。

来自一位母亲的感谢信—这位医生的精湛医术挽救了一个家庭

确诊以后,儿外一病区杨合英治疗团队应用"彩超引导下一次性水灌肠复位包技术"为患儿灌肠治疗。经过五分钟的灌肠治疗,套叠的肠管逐渐复位,患儿可能是舒服了而停止哭闹,渐渐睡着了。医生告诉家属等患儿醒了以后,就可以进水,进食了。

治疗过程中,患儿的奶奶非常的紧张,患儿经过灌肠复位以后,患者奶奶紧张表情也逐渐放松露出了笑容,与医务人员一起合影。

经过三天的治疗,患儿正常进食,体温也恢复了正常,目前已痊愈出院。

来自一位母亲的感谢信—这位医生的精湛医术挽救了一个家庭

杨合英教授介绍, 肠套叠是小儿常见的急腹症之一,常见于4月龄~2岁婴幼儿,95%的患儿为原发性肠套叠,这是因为婴幼儿童尚处于发育阶段,回盲部系膜尚未完全固定、活动度较大,容易发生肠套叠。5%的患儿为继发性肠套叠,多为2岁以上儿童,发生套叠的肠管有明显的器质性病变。

"彩超引导下一次性水灌肠复位包技术"是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今年3月份才开展的一项新技术。这项技术开展以来,已有53名患儿得以救治。该技术填补了河南省空白,为国内先进水平。小儿肠套叠的传统治疗方法是在X线下空气灌肠复位。与传统方法相比,彩超引导下水灌肠复位的优点在于,一是避免了医生、患儿及家长直接在X射线下进行复位;二是水灌肠复位包有压力检测装置和安全水阀,灌肠复位更安全;三是一次性水灌肠复位包减少了交叉感染机会; 四是采用温盐水灌肠有助于冲刷肠道炎性介质,减少复位后发热; 五是操作时间短、成功率高。

下面是患儿母亲亲笔写下的感谢信。

来自一位母亲的感谢信—这位医生的精湛医术挽救了一个家庭

感谢信

尊敬的杨主任及郑大一附院小儿外科一病区医护人员:

您们好!作为患儿的母亲,我首先在这里对你们表示感谢!感谢你们在这两天的时间里,对我孩子病情的关注,感谢您们对患儿的精准诊断,及时的救治,以及住院过程中无微不至的照顾!

2013年8月7日早上,经当地县级医院彩超显示,我的孩子极有可能患了肠套叠。需要马上做肠管复套手术。看着我们11个月的孩子被病魔折磨得奄奄一息,闭着眼睛连哭都没有力气了。那么小的孩子,让我们这些大人们心疼的手足无措,孩子的奶奶更是泪水涟涟。经过多方打听,得知郑大一附院是河南省小儿外科最好的医院。我们一刻也不敢耽误地赶往医院。从进入医院开始,在贵院进修的儿科医生王鹏高就一直随行,带领我们用最快的速度赶到科室,以及做后续的一系列检查,科室大夫李延安在我们到达后的第一时间接诊,判断病情。杨合英主任在得知情况后,迅速安排工作。一方面安排李延安大夫带领我们做彩超确诊套叠的部位及长度,另一方面同护士长孙贝贝积极安排做灌肠的一系列准备。二十分钟后,我孩子李翔可已经转危为安,套叠的肠管冲开了!而当时我们甚至还没有办理住院手续!

然而,最难能可贵的是,贵院不仅有顶尖的医疗团队,还有一套严格的服务制度。工作人员不仅有高超的专业技术,还有高尚的医德和视病人如亲人的高尚品格!杨合英主任及儿外科一病区全体医护人员不厌其烦的回答我们家属的问题。责任护士李亚杰看到孩子灌肠之后不小心拉到床上的污渍,不厌其烦的为我们更换床单,更为我们主动提供隔尿垫,让我们体会到像亲人一样无微不至的关怀和温暖!

千言万语道不尽我们心中的感激,形象比拟描绘不出我们此刻的心情。在此,我谨代表我的家人再次感谢杨主任及贵院小儿外科一病区全体医护人员。同时,祝贵院蒸蒸日上,越办越好,为更多还在绝望边缘的人带去希望! 患者家属李文静

2018年8月8日

通讯员:郭凯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