組圖:萊西、萊陽、招遠三市交界處,有座山叫「崤山」


“崤山”這個名字,相信很多朋友都不陌生,在歷史書上,崤山在春秋時期的出現頻率很高,那個崤山,指的是函谷關附近的一座大山,是關中通往中原的門戶,對秦國有很大的戰略意義。而在膠東半島,也有一座崤山。這座崤山,雖然知名度遠不如前者,但在萊西、萊陽、招遠三市交界處,也算是一處名勝了。圖中牌子上寫的村莊叫崤山後,就是因崤山而得名。

崤山後村屬於招遠市畢郭鎮,根據村志記載,這裡地處崤山北麓,原來有兩個小村莊分別叫興旺莊和萬家嶺,後來薛姓人遷到此處,成為村裡的大姓,將村名合併改為崤山後。

這是在崤山後村遠眺崤山的景色,從外觀來看,高度不算太高。

崤山的北坡在招遠境內,南坡則在萊西境內,從崤山後村經過梨兒埠村,就可以繞到萊西市馬連莊鎮的北山口村附近。

在北山口村附近,眺望崤山是這樣的場景。實際上,崤山這個名字,在不同的資料中有不同的寫法,有的稱“崤山”、有的稱“窯山”、還有的稱“腰山”,在馬連莊鎮,還有個村叫“夭山屯”。

崤山的東側,屬萊陽市譚格莊鎮北馬莊。因此,總體來說,老萊陽縣對這座山佔的比例較大,老萊陽縣誌對崤山的記載較招遠的記載也更為詳細。在老萊陽縣誌當中,此山被稱作“窯山”,與崗山為一脈。因為四周很平,此山突兀而起,從遠處看,就像老輩立的土窯,故稱窯山。

歷史資料沒有記載為何窯山變成崤山這種說法,有可能是附近村的文人墨客,感覺“窯”這個字太俗,不如崤字有內涵,因此改名。這座山的海拔高度為200多米,雖然不高,但因為四周更低,故此成為方圓十數里的一個制高點,在戰爭時期為兵家必爭之地,歷史上也曾發生過“崤山戰役”。


如今,崤山周圍成為一片水果的集中產區,萊西馬連莊、萊陽譚格莊、招遠畢郭境內諸村,梨和蘋果都種了不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