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陵一曲想南征,白樂天有伏波故道風煙,一碗三生湯病疫頓愈

武陵一曲想南征,白樂天有伏波故道風煙,一碗三生湯病疫頓愈

桃花源擂茶習俗的起源,傳說始於東漢建武年間,據《桃源縣誌》載:“擂茶,合茶、姜、芝麻、鹽米、茱萸,以陰陽水和飲之。一名五味湯,相傳馬援制以避瘴。”《後漢書•馬援列傳》載:“會暑甚,士卒多疫死,援亦中病,遂困。”當地老婦獻出祖傳秘方“三生湯”,馬援命全軍飲用後,病疫頓愈。嘉靖常德府志記載:“漢馬援嘗穿石竅以避暑。”均說明馬援到此並染病的事件。唐杜少陵詩有“武陵一曲想南征”,白樂天有“伏波故道風煙在”之句,指的就是馬援南征五溪蠻的故事和南征所經過的路線。伏波將軍馬援南征五溪“蠻”,曾駐軍烏頭村(今桃花源),附近尚留有他避暑的“馬援石室”以及他曾設帳的“營盤洲”。他的將士曾患瘟疫,當地老百姓獻“三生湯”(即擂茶)為將士治癒瘟疫,因而桃花源這一帶,留下許許多多關於擂茶的傳說和擂茶待客的習俗,相沿至今。

擂茶,因茶的原料是擂制而得名。做擂茶時,人們坐在小凳子上,面前放著一個比一般蒸缽還大的陶瓷擂缽,雙手操著一根三四尺長的擂棒,一圈一圈地擂著放在擂缽中的擂茶原料。

擂茶習俗流傳於湖南省桃源縣桃花源、剪市、茶庵鋪、興隆街等沅水流域地區。2008年,擂茶習俗被確定為湖南省第二批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項目。桃源縣文化館為該項目的保護主體。

武陵一曲想南征,白樂天有伏波故道風煙,一碗三生湯病疫頓愈

桃花源位於桃源縣西南部15公里,地處沅水下游,屬於湘贛丘陵的一部分,處雪峰山、武陵山隆起帶的東北端,終至西洞庭湖凹陷的西南角。

桃花源屬亞熱帶季風溼潤氣候區,其特點是溫暖溼潤,四季分明,春多寒潮陰雨;夏有暴雨高溫;秋季晝暖夜涼;冬季罕有嚴寒。其山生幻境,水造迷津,山回水復,是東晉詩人陶淵明筆下奇文《桃花源記》所述避秦幻境原型,是後世所稱的“世外桃源”真跡。當地人們為了祛寒保暖、保健美容,家家戶戶都喜好製作擂茶,常年愛好喝擂茶。

武陵一曲想南征,白樂天有伏波故道風煙,一碗三生湯病疫頓愈

喝擂茶發展到今天,成了親朋好友相聚,左鄰右舍相通的擂茶會,尊長者請上坐,眾人左右緊傍之,來客有主家邀請的,也有客人互邀的,更有自薦和隨意落座的,參與者有自始至終的,也有中途入席的,也有中途退場的。席間每人儘可選最喜歡的食用,吃完了又添。客人喝得快,主人斟得勤,客人喜歡的,主人還相送。席間更有客向主人討要的。參與人越多,場面越熱鬧,主家最喜歡,既說明主家手藝高,“壓桌”味道好,更說明主家有人緣。

席間有的相互噓寒問暖,有的閒聊世事古今,也有顯示個人喝擂茶的酣暢淋漓與盡興。濃濃的親情和友情,和諧的鄰里關係,桃花源擂茶已成為桃源人的至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