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農兵學員,「文革」時期的大學生


《人民畫報》1972年12期封面:參加國慶遊園活動的中央民族學院的工農兵學員。1966年文化大革命一開始,中國的高考就被取消了。1970年6月27日,中共中央批轉《北京大學、清華大學關於招生的請示報告》。《報告》提出:經過三年來的文化大革命,北京大學、清華大學已經具備了招生條件,計劃於本年下半年開始招生。

招生條件為選拔政治思想好、身體健康、具有3年以上實踐經驗,年齡在20歲左右,有相當於初中以上文化程度的工人、貧下中農、解放軍戰士和青年幹部。有豐富實踐經驗的工人、貧下中農,不受年齡和文化程度限制。還要注意招收上山下鄉和回鄉知識青年。1970年,一大批工農兵學員懷著掌握科學技術和文化知識的心,來到了北大、清華等高等學府進行深造。這是群眾歡送選送的優秀代表上大學。

招生辦法實行群眾推薦,領導批准和學校複審相結合的辦法。1970年10月15日,國務院向各地發出電報:1970年高等學校招生工作,按中央批轉的北京大學、清華大學報告提出的意見進行。這一年,有4萬多基於推薦制的工農兵學員邁進了大學的校門。1977年,中國恢復高考,持續七年的工農兵學員招生就此成為歷史。這是正在上課的清華大學電力系工農兵學員。


1970年,遵照毛主席關於教育改革的教導,北京大學文科師生深入工廠、農村、部隊參加生產勞動,並結合教學的需要進行社會調查。

1973年,北大哲學系70級34名工農兵學員在對《論語》進行了重新註釋。

1974年,西北農學院在陝西南鄭縣辦起了教學基地,採取與附近生產隊合辦豐產田、試驗田、種子田的辦法,使教育同生產勞動相結合,並聘請有生產經驗的老農民當專職老師。

通過上述“三田”活動,師生和貧下中農生活在一起,勞動在一起,建立起深厚的階級情誼。這是一年級學生在試驗室裡上化學課,對當地土壤成分進行測定、分析。

從1974年開始,大連工學院船體專業同大連紅旗造船廠船體車間實行廠校結合辦學。廠校結合辦學,理論聯繫實際,使工農兵學員提高了思想覺悟,得到了鍛鍊,增長了才幹。船體專業由30多門課程精簡為12門。課程設置,教材編選,注意突出重點,學用一致,從而提高了教學質量。這是造船工人和學校師生進行船舶造型試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