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士榘谈蒋介石:他最大失误是没禁《水浒》

本文摘自:《一生紧随毛泽东:回忆我的父亲开国上将陈士榘》

作者:陈人康(口述),开国上将陈士榘四

文章和图片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陈士榘谈蒋介石:他最大失误是没禁《水浒》

资料图:陈士榘

父亲说,蒋介石禁了不少马克思主义等革命书籍,他犯了个大错误就是没有禁《水浒传》等书。

工农革命军在秋收起义失利后决定向湘赣边界罗霄山脉中段进发的时候,就已经知道了井冈山地区有两个山大王,一个在山上,一个在山下,他们领导着两支规模不算太大但很有影响的农民自卫军。

尽管这两个山大王离开人世已经好多年了,但是父亲对他们记忆犹新。

80年中期父亲曾经同我长谈过几次军队的历史,因为他知道我对中国的军事历史很感兴趣。父亲说,袁文才、王佐两个人都是贫苦农民出身,袁文才出生在江西宁冈县一个叫茅坪的村子里,他的家境比较富裕,少年时曾经在永新县一所中学读过书,这样的学历在那个年代和那样贫困的地区已经是大知识分子了。

王佐是江西省遂川县人,没有读过中学,但学得了一手精湛的裁缝手艺。他们两个人都受到过地主土豪的压迫,出于劫富济贫的目的,他们先后参加了当地的绿林军,躲在毛竹林里专门打劫土豪劣绅的浮财。由于两个人很有头脑,很快便成了各自绿林军里的头领。

他们各自领导的绿林军很有谋略,都采取了"兔子不吃窝边草"的做法。即只打外乡的土豪劣绅,对于本地的地主老财,他们不去招惹。这样他们就在各自的地盘上堂而皇之的生存下来。1926年,大革命的浪潮席卷了井冈山地区,袁文才参加了中国共产党,率领他的绿林军在宁冈举行暴动,自任宁冈县农民自卫军总指挥。王佐虽未加入共产党,但也将自己领导的队伍改称遂川县农民自卫军,自任总指挥。

1927年7月大革命失败后,袁、王率领各自的农民自卫军,会同莲花、安福、永新等县的农军举行暴动,共同组建了赣西农民自卫军,并一举攻克了敌人重兵把守的永新县城。官府派正规军清剿农民军,好几个县的农军都自动解散了,唯有袁文才和王佐两个人领导的农军没有执行官府的命令。

袁文才带一支队伍驻守在宁冈茅坪,王佐带一支队伍坚守在茨坪一带。他们一个在山上,一个在山下,相互配合,相互支援,敌人虽然派了大批部队清剿,但由于井冈山地区山势险峻,易守难攻,这两只农军队伍都很好的保存下来了。

谈到这里父亲特意说,如今井冈山在几代人眼里都是和神圣的,因为这里的星星之火燎原了全国革命的熊熊大火。但是,井冈山根据地成立也的确带有很浓重的农民气息,其实很多参加革命的人都受到了《水浒传》等古典小说的影响,因为这样的书宣传的一个宗旨就是"杀富济贫"。

父亲还笑着说,蒋介石禁了不少马克思主义等革命书籍,他犯了个大错误就是没有禁《水浒传》等书,因为很多农民根本接触不到马克思主义的书,而且你给他看他也看不懂,如读天书,而《水浒传》通俗易懂,情节吸引人,个个人物栩栩如生,又特别符合中国贫富差别大、广大农民仇恨为富不仁的国情。我们很多将军、士兵都是看了《水浒传》才想到上山的。袁文才、王佐就是对《水浒传》非常熟悉的,他们在山上实施的许多战略乃至江湖义气都来源于《水浒传》。

当然,既然要占山为王,就特别要珍惜自己的地盘。工农革命军来到井冈山地区以后,袁文才和王佐曾经有一段比较害怕,他们担心自己的地盘会被侵蚀,甚至队伍会被吃掉

。实际上,在工农革命军内部也确实对如何处理这两支农民绿林军产生过争论。

父亲回忆,井冈山当地的党委负责人都希望工农革命军能够吃掉这两支绿林队伍,因为这两支队伍根本不听当地党组织的话,而且在长期的打家劫舍中,这两支队伍都沾染了很强的土匪习气,视生命为草芥,当地农民对他们的同情正在减少,抱怨情绪正在增多。而且这两个人生性多疑,是很难驯化的绿林莽汉。父亲说到这里还特意对我说,你看《水浒传》影响多大,武松、林冲、鲁智深……这些英雄哪个不是杀完人逼上梁山?

陈士榘谈蒋介石:他最大失误是没禁《水浒》

学习古籍版本,离不开查看实物、进入圈子、了解市场价格!网拍是无成本、最方便的学习方法:

长按图片选择“识别图中二维码”关注点滴拍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