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鱼皮做衣服的民族,靠打渔为生只有5000多人,现在还离不开江河


赫哲族的鱼皮衣历史久远,早在两千多年前,赫哲族的先民就已使用鱼皮做衣服了。鱼皮服饰大致可分为鱼皮长袍、鱼皮短衫、鱼皮裤、鱼皮鞋、鱼皮围裙、鱼皮帽子等。男式鱼皮上衣为对襟,女式为大襟。赫哲族人称女式鱼皮长袍为“鸟提库”。造型整体与旗袍类似,有领口无立领,偏襟右祍,全身一体,中间无腰,长过膝盖,下摆稍宽,袖口有直筒、稍窄收口两种。这是赫哲族女人在穿着鱼皮服饰。

装饰上,鱼皮长袍领口、袖口、衣襟、底襟都有彩色的装饰,其中有单色的也有图案的,前身整体呈单色,没有过多的纹饰,背面纹饰丰富,图案呈对称式,均以卷曲的云纹为基本图案要素。这是2017年6月3日,黑龙江省同江市,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鱼皮衣传承人赫哲族人尤文凤在制作鱼皮衣。

黑龙江省同江市八岔赫哲族渔乡的赫哲族妇女董菊红,在自己兴办的赫哲姑娘手工坊与姐妹们一起制作鱼皮衣和赫哲族服饰。她心灵手巧,能歌善舞,她从小就向会制作鱼皮衣的母亲学习鱼皮衣制作技艺,如今,她能够用鱼皮制作鱼皮衣、鱼皮画、鱼皮挂件,她还会缝制赫哲族民族服饰,在八岔村是赫哲族有名的能工巧匠。后来,她根据渔村兴办旅游事业的需要,带头办起了赫哲姑娘手工坊。


这里的人们,世代以打渔为生。这里一年四季都缠绕着赫哲人欢快的笑声。有史以来以捕鱼狩猎为生赫哲人,赫哲族是我国少数民族中人口较少的民族之一,现有人口5000多人,同鄂伦春族、门巴族等民族一起被称之为我国的“六小”民族。再说赫哲族的歌,著名歌唱家郭松唱的《乌苏里船歌》,就是以赫哲族人集聚的黑龙江省同江市街津口、八岔赫哲族乡的人文风情为背景创作的反映赫哲人幸福生活的歌。

赫哲工坊第二代传承人尤雪松制作鱼皮画。赫哲工坊在承扬民族传统工艺基础上,利用鱼皮、鱼鳞、鱼骨,集意、韵、工于一体,在保持赫哲渔猎文化传统风貌的基础上,又融入时尚元素,象征完美结合的艺术手法,精心研发出利用平贴、镂空、缝制、立体浮雕等工艺制作的百余款鱼皮画,充分展现了赫哲族捕鱼、狩猎等民俗风貌,让游客更真切的感受到赫哲族独特的渔猎文化。

赫哲族具有很高的鞣制鱼皮技艺,《皇清职贡图》一书,记载了赫哲族人是善于鞣制鱼皮的民族,喜着“鱼皮衣”,故称“鱼皮部”。赫哲族四季捕捞的鱼,均可鞣制鱼皮布。“鱼皮衣”多用怀头、哲罗、细鳞、大玛哈、狗等细小鳞纹的鱼皮。鱼皮裤、套裤则用鳇、鲟、鲤等鱼皮。“鱼皮靰鞡”一般用鲶、细鳞、狗等鱼皮缝制。鞣制鱼皮的工具一般由男子凿制而成,取材多用木质坚硬的桦树、柞树,其造型独特,有木槌床、木棰、木刀、木铡刀等。


回形纹、云纹是赫哲族应用最广泛的一种纹样造型,不仅在服装上采用颇多,被褥、坐垫、幔帐等生活用品上也常见。云纹在赫哲人心中有荣华富贵和吉祥福禄等寓意,其次是浪花纹、鱼形纹。赫哲族早年的衣、食、住、行均离不开江河,为此对江河也独有情衷,对浪花纹、鱼形纹的崇尚也由来已久,用图案来表示其民族世代繁衍生息于江河岸边,是大江大河里丰富的鱼资源养育了他们。

浪花纹、鱼形纹多用于服饰、鞋帽、手套等物品上。鹿纹、蝴蝶纹、花草纹则多用于生活器皿上,如桦树皮箱、桦树皮船、桦树皮首饰盒、桦树皮针线笸箩等,浅色的桦树皮表面粘贴深色的桦树皮图案,使得器皿有凹凸感,增添了桦树皮器皿生动活泼的质朴美。几何纹、鱼鳞纹图案造型则多用于坐垫、窗帘、门帘等,或镶、或绣、或拼,使物品显得典雅清新,极具民族特色。

随着时代的发展,赫哲族服饰的质料也发生了深刻的变化,毛呢、绸缎、丝绒、棉布等现代机织面料,均受到赫哲人的青睐,用这些色彩丰富的面料缝制服装即省时又省力,也更加美观大方。也把赫哲人从繁重的揉制鱼皮、兽皮劳动中解脱出来。更多图集和深度人物故事,请点击关注头条号图说江淮,带给你有温度的视觉人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