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部劇的評分比胡歌《琅琊榜》高,卻沒有它火,只因爲片名尷尬

發現影視劇的劇名也是一個不錯的“引流體”,如果名字沒取好,或多或少會影響觀眾是否想點擊進去的心理,畢竟是門面,也是一部劇的初始包裝,比如文藝愛情偶像劇,會有直白或者文藝的劇名作為“臉面”,如“惡作劇之吻”、“何以笙簫默”、“微微一笑很傾城”,再或者是即將開播的“許你浮生若夢”,這樣唯美的語言是定位觀眾人群的,而諜戰劇如“潛伏”、“面具”直接隱晦有含義的詞語,哲學商戰片就如“天道”一樣直觀大方,簡單直接。

這部劇的評分比胡歌《琅琊榜》高,卻沒有它火,只因為片名尷尬

這部劇的評分比胡歌《琅琊榜》高,卻沒有它火,只因為片名尷尬

話雖如此,劇名是“臉面”一樣的存在,但劇情內容卻是核心,因為“觀眾一出手,就知好不好”,顯而易見的是不少不錯的影視劇卻因為第一關“劇名”沒有做到位,遭遇錯失流量的“危機”,《鐵齒銅牙紀曉嵐》雖然還不是萬人空巷,但知名度高,而《康熙王朝》是一部不錯的歷史劇,火遍大江南北也是正常的,但《大明王朝1566》是一部評分達到9.7分的經典劇,卻人氣不足,猶如“琵琶半遮面”,雖“1566”是個時間節點,但是一部被“劇名”耽擱的經典劇了。

這部劇的評分比胡歌《琅琊榜》高,卻沒有它火,只因為片名尷尬

這部劇的評分比胡歌《琅琊榜》高,卻沒有它火,只因為片名尷尬

現代觀眾喜歡看的宮鬥劇也是一樣的道理,“甄嬛傳”就知道是一女性角色的成長曆程,還有最近播的《如懿傳》,亦或者是《延禧攻略》,但是卻有這樣一部網絡劇,它的片名有點難以啟齒的柔弱,當朋友或者親人推薦《毛騙》的時候,還是會想:要不要推薦,該怎麼說呢?特別是女生看完這部劇,感覺不錯,推薦給男生,想必會是三思而後行的,畢竟毛、騙這詞語難登大雅之堂,雖可雅俗共賞,但觀眾群體還是會流失的,輸在了“起跑線”上的一部劇。

這部劇的評分比胡歌《琅琊榜》高,卻沒有它火,只因為片名尷尬

這部劇的評分比胡歌《琅琊榜》高,卻沒有它火,只因為片名尷尬

值得一提的是《毛騙》是一部被人“遺忘”的經典劇,是精心劇,是神劇。名字沒有《餘罪》或者《白夜追兇》那麼容易分享,那樣容易顧名思義,但評分卻比這兩部劇要高,第一季是感覺這部劇網絡劇粗糙的不過如此;第二季感覺非浪得虛名;第三季全稱看完,稱“神作”,最後一思考怎麼這劇火不起來,“怪片名尷尬不已”。

這部劇的評分比胡歌《琅琊榜》高,卻沒有它火,只因為片名尷尬

這部劇的評分比胡歌《琅琊榜》高,卻沒有它火,只因為片名尷尬

第二季:當你看了第一季的時候,你會覺得這是一部全靠劇情撐起來的網絡劇,劇中劇情“挖的坑”和《盜墓筆記》一樣讓人慾罷不能,各種跌宕起伏的故事反轉,峰迴路轉卻一環扣一環,當你堅持到第二季的時候,會感嘆“原來之前是劇組經費不夠,原來還可以拍攝更好點”,於是被網友稱為“神劇”的《毛騙》,得了9.3的豆瓣評分,媲美胡歌《琅琊榜》琅琊榜才9.2分,當然實力媲美《琅琊榜》還差不少,這裡是指評分。

這部劇的評分比胡歌《琅琊榜》高,卻沒有它火,只因為片名尷尬

這部劇的評分比胡歌《琅琊榜》高,卻沒有它火,只因為片名尷尬

第一季:看過第一季的觀眾會認為此劇算是中品之作,不靠演員顏值全靠劇情崛起,當然你要是堅持看到第二季,便會理解第一季的“不成熟”,對於這部劇“管中窺豹”的看法不怎麼適合。因為第一季製作畫面不精良,屬於“粗糙”類型,畫面感不強,畢竟是寫一集,拍一集,播一集,這樣的方式再加上學生拍攝,能好到哪去呢?現在隨便一部玄幻劇仙俠劇,特效都是槓槓的,要說粗糙到好處的電視劇也有,如張天愛《太子妃升職記》,便是一部“劇組沒錢”到處的一部受眾劇,所以“粗糙”便沒有妨礙到該劇。

這部劇的評分比胡歌《琅琊榜》高,卻沒有它火,只因為片名尷尬

這部劇的評分比胡歌《琅琊榜》高,卻沒有它火,只因為片名尷尬

第三季:看過不少續季的電視劇評分是低處走,一般是第一季高,第二季評分下降,而《毛騙》到了第三季評分達到9.6,一季比一季高。當第三季的結局給觀眾呈現後,劇迷驚歎該於劇組“神奇”,數量不多的10集內容把劇情的高能情節展現的淋漓盡致,一個個的局中局,密集的故事情節令人應接不暇,雖然該劇演員和場景粗糙到跟現實一樣真實,劇組依舊窮,道具依舊簡單到醜陋,但是至少為國產網絡劇爭氣了,可惜追了多年的網絡劇迎來了劇終,意味著和觀眾離別。

這部劇的評分比胡歌《琅琊榜》高,卻沒有它火,只因為片名尷尬

稱為神劇的《毛騙》,是觀眾對它的認可,對此小夥伴看過這部比《琅琊榜》評分還高的網絡劇嗎?感覺如何,是否能對得起這樣的分數呢?來一起暢所欲言吧,記得關注小可愛我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