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辐”色变还是杞人忧天?你到底知道多少?

谈“辐”色变还是杞人忧天?你到底知道多少?

其实,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接触的大多数辐射并没有证据表明会对人体造成损害,很多人谈“辐”色变有些过于紧张了。​

电磁波是以小微粒光子作为载体的,高频率(短波长)电磁波的光子会比低频率(长波长)电磁波的光子携带更多的能量。一些电磁波的每个光子携带的能量可以大到拥有破坏分子间化学键的能力,这种被称作“电离性辐射”。而光子的能量不足以破坏分子化学键的电磁场则称作“非电离性辐射”。

谈“辐”色变还是杞人忧天?你到底知道多少?

生物体是由无数原子构成的,生物体的各种复杂生命活动都有赖于原子层面的稳定。电离辐射可以直接杀灭或损伤细胞,或者改变DNA的结构,造成遗传上的影响。一些电离辐射对人体的危害是显著的,我们需要关注接受的剂量并加以防护。而非电离辐射作用于生物体上最显著的效应就是加热,比如烤箱、微波炉。

谈“辐”色变还是杞人忧天?你到底知道多少?

生活中有可能接触到的电离辐射主要有X射线探伤及测厚仪、医学上用的X射线诊断机、γ射线治疗机、核医学用的放射性同位素试剂等等。而其它生活中接触到的从红外线、可见光到各种无线电波,包括电脑、手机、烤箱、微波炉、WiFi啥的都是非电离辐射。对于非电离辐射,除了防护紫外线,注意防晒,别拿紫外灯当日光灯使,一般是不需要太担心的。

谈“辐”色变还是杞人忧天?你到底知道多少?

“电离性辐射”把握防护的三大原则

1.时间防护:不论何种照射,人体受照累计剂量的大小与受照时间成正比。接触射线时间越长,放射危害越严重,尽量缩短从事放射性工作时间,以达到减少受照剂量的目的。​

2.距离防护:某处的辐射剂量率与距放射源距离的平方成反比,与放射源的距离越大,该处的剂量率越小。所以在工作中要尽量远离放射源,来达到防护目的。​

3.屏蔽防护:就是说要在人与放射源之间设置一道防护屏障。常用的屏蔽材料有铅、钢筋水泥、铅玻璃等。因为射线穿过原子序数大的物质,会被吸收很多,这样达到人身体部分的辐射剂量就减弱了。

放射诊疗产生的电离辐射会对人体的敏感部位,如甲状腺、乳腺、性腺等造成一定损害。医院会配备个人的防护用品给受检者佩戴,受检者也有权要求医务人员给自己使用防护用品。

谈“辐”色变还是杞人忧天?你到底知道多少?

做胸透等体检透视检查时,要做好局部防护,用可移动铅帘等防止不必要的身体部位受到射线照射。

谈“辐”色变还是杞人忧天?你到底知道多少?

做CT检查时,根据医嘱穿戴好铅帽、铅围脖等防护用品,穿用铅橡胶性腺防护围裙遮住性腺、颈部以下等部位进行防护。

谈“辐”色变还是杞人忧天?你到底知道多少?

在牙科检查中,拍牙片要穿戴好大领铅橡胶颈套,用牙全景机时,穿用铅橡胶帽子和大领铅橡胶颈套,遮住甲状腺、头部等进行防护。

谈“辐”色变还是杞人忧天?你到底知道多少?

陪同别人去检查时,最好不要进入拍片室或CT检查室,如确有需要进入的话,一定要让医务人员为我们提供防护用品,并穿上防护服。

谈“辐”色变还是杞人忧天?你到底知道多少?

谈“辐”色变还是杞人忧天?你到底知道多少?

常见的个人防护用品有铅眼镜、铅帽、铅围脖、铅衣、铅围裙、铅三角巾等,要穿戴好相应防护用品以防不必要的射线照射。在做有辐射的影像学检查时,被检查者要穿戴好相应的防护用具对自身做好防护。医疗机构和医护人员有义务给患者提供相应的放射个人防护用具,患者也可以自行要求医护人员给予提供。如果医疗机构未配备放射个人防护用具,或检查者要求,医疗机构或医护人员拒绝提供的,市民可拨打12345向卫生监督部门投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