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馬汽車自信十足:已募集200億人民幣,成爲「黑馬」指日可待?

“這是最好的年代,也是最壞的年代。”

狄更斯這句話放在今天的互聯網造車行業也實在無比貼切。既有如特斯拉這類電動汽車的開拓先鋒,也不乏行業外來者希望趕一趟熱潮變身鯰魚顛覆傳統汽車行業。各種概念設計、PPT造車、融資亂象層出不窮,而最近風頭正猛的威馬汽車更是傳聞募集了近200億人民幣的資金,令人咋舌。

威馬汽車自信十足:已募集200億人民幣,成為“黑馬”指日可待?

要知道,這間聲名鵲起的互聯網汽車成立才不過2年,更是從2015年才開始引進資本,這燒錢速度怕是要上天了。

值得留意的是,200億人民幣的說法是威馬汽車的創始人沈暉在今年2月份採訪時透露的,當時提到的是“募集近200億元人民幣資金”。這和蔚來汽車最新的IPO融資規模“10億美元-20億美元”是不同概念的。

融資在互聯網投資圈子內一般是指股權融資,由股東出讓部分所有權,通過企業增資引進新股東使公司總股本增加。而由於汽車實業家與地方政府有合作關係,往往喜歡將地方政府承諾協助發行的債券融資、未來開工甚至銷售的稅收返還都計算到募集到手的資金池內,但這裡面具體的資金引進數額就顯得撲朔迷離了。當然,雖然數字上可能存在水分,但更大的融資規模往往能用於企業實力宣傳和資源的撬動。

威馬汽車自信十足:已募集200億人民幣,成為“黑馬”指日可待?

這個時候,往往從每次參與跟投的資本方能夠看清一些情況。去年12月5日威馬汽車宣佈10億美元的B輪融資,由百度資本領投,阿米巴資本、SIG海納亞洲等跟投。僅僅過了17日,就有威馬汽車B+輪融資消息拋出,有紅杉資本中國、五礦投資、騰訊等投資方,但此次融資金額沒有公開,坊間因此也對這個融資速度有所熱論。事實還沒澄清,今年2月份就又傳出了威馬汽車累計募資200億的說法。

有上述投資人表示,按照一些媒體榜單上獨角獸企業的估值,一般互聯網汽車公司真實估價在 100 億——130億人民幣左右,而估值思路無非看收益、看同類、看資產。蔚來汽車在2016年發佈了全球最快超跑 NIO EP9,去年的首款量產車 ES8 也已經上市了。而威馬汽車的第一款車 EX5 在今年 4 月份才剛剛下線,走出工廠,距離上市還有一段時間,更遑論收益;蔚來汽車研發時間更長,但面對製造環節選擇外包給傳統汽車公司,威馬汽車入局才兩年,堅持自建數字化工廠,其數字化投入還要達行業平均水平3倍。投資巨大不說,想想特斯拉之前在內華達自建電池工廠拖垮產能而焦頭爛額,威馬汽車作為新人,能否在高調中第一次就把事情給辦了還真有點懸。但算上威馬汽車目前研發技術、土地及廠房資產,沈暉口中的200億募集資金水分還真的要擠一擠。

威馬汽車自信十足:已募集200億人民幣,成為“黑馬”指日可待?

當然,互聯網造車也看團隊。威馬汽車的沈暉出身傳統汽車行業高管,最為人熟悉的戰績是在吉利控股期間,參與收購了有91年曆史的沃爾沃轎車業務。蔚來汽車成立在2014年,董事長李斌無論其創業或投資都圍繞出行產品,從易車網、易鑫集團還是到摩拜單車,其個人履歷打上了深刻的互聯網烙印,而蔚來汽車上市產品也符合期待。哪怕這樣,蔚來汽車兩年半里,融資累計不過22億美元(約合138億人民幣),仍然無法趕上威馬汽車一年半200億的神速,更不用說阿里系的小鵬汽車了,六次融資,耗費3年,融資總額只能給出至少50億元的信息。

威馬汽車自信十足:已募集200億人民幣,成為“黑馬”指日可待?

而對比三家已經宣佈的投資方來說,威馬汽車掌握的資源優勢並不明顯。從參與投資的資本方數量來看,蔚來汽車背後至少有26家,小鵬汽車至少有19家,而威馬汽車至少有7家。站在此方面而言,威馬汽車背後代表的資本方資源反而落後。

目前國內互聯網汽車行業遠未成定局,威馬汽車作為剛入局的“超新星”,本可選擇深耕專攻造車核心技術,卻選擇了造車、充換電佈局、自建工廠、供應鏈等方面多點開花,這急於募集到的200億對它到底意味著什麼?100億燒不出一輛汽車嗎?

威馬汽車自信十足:已募集200億人民幣,成為“黑馬”指日可待?

事實上,200億可能與業內流傳的“合格線”有關。

蔚來汽車的董事長李斌之前就提過,新創企業想要造車,至少需要200億;而小鵬汽車董事長何小鵬也說過:“以前看別人做車覺得100億太誇張了,現在自己跳進去才知道200億都不夠花。”200億,剛好是造車資金“及格線”。

在目前國內已有多家互聯網造車企業之時,威馬汽車能否實現彎道超車尚不可知,但很明顯,早日拿到200億的融資金額,才能算拿到了登上一線造車企業的船票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