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的文章——夏虫不可以语冰

许多人看问题往往都看当下,如果有人说他看问题会看到五百年以后,你一定会认为这个人有病:你是诸葛亮啊还是你刘伯温转世呐?

   智者看问题往往都很独到,不会面面俱到,容易给人较真儿、狭隘、死心眼的印象,于是智者给人的印象往往不好,很阴暗的感觉。智者很忧郁,很孤独,智者的茫然超过平常人的痛苦。智者不走寻常路,平常人所做的成绩,智者往往一无所得,给人的感觉就是说的多做的少,做出平常人的成绩更少。近来看关于韩信和刘伯温的事迹,感觉智者总是另开辟径,想他人所未想,看事情的角度不一样,得出的结论就不一样,但正确的方向往往在智者的一面。没有大心胸的人往往会被严重的局面激怒,不对自己的错误失望,往往会对多嘴的人生气。

   我不是智者,但我却能理解智者的痛苦。我没有写出多少东西,我却想指点他人如何写作,自己不会游泳却要做他人游泳的教头,似乎是滑天下之大稽的蠢事。我得出一个结论:许多人所站的位置不同、看事物的角度不同、家庭贫富的不同、写的字儿有多有少、学识的深浅薄厚的不同、人生经历的不同、人生阅历的不同,……如果想沟通得明白、了然一些,着实困难。人家不服气你的见解,拿你的话当泄愤理解,你辛辛苦苦熬出的理论好心成了驴肝肺,“夏虫不可以语冰”岂是事事都可这样作出“天下皆准”的结论的?

   不争论!不争论的确是个好办法,把自己的结论写出来,写明白了,放在那里,早晚有一天会有人翻翻这些落满尘土、当初没有发挥作用的文字,能受益一个人是一个人。从古至今,那么多古籍,那么多人,如果说所有的人都只受益于儒家、道家、佛家那些东西,那么中国人的历史就太简单了,我想任何人都不会这么想。东西就摆在那里,就像某个小品中说棺材店老板满满的自信:你早晚会来的,早晚会来的……写东西的人都有这个自信,如果没有这个自信,自己对自己的作品都不抱信心,自己还能写下去吗?这是个问题。

   我现在看我过去的作品,往往就会羞愧难当:因为我当初预言的事情没有发生;因为我当初的写法太过于幼稚,绕了很大的弯子,费了很多的力气,往往事半功倍,得不偿失。如果现在我重写那时的题目,相信很轻松就达到了相同的目的,殊途同归。但那个时候我意识不到这样的捷径,又没有人告诉我,我只有摸石头过河,蒙着眼睛走路,所有的磕磕绊绊都经历过了之后,才达到了今天的水平。今天写过去的题目很容易,但我现在面对的坎儿我同样闹心,我还是在摸索,还是不能了然其内部的规律,该吃的苦我还是得吃,该受的罪我还是得受,没有什么人告诉我捷径在哪里,我该涉水的还得去涉水,我该摔跟头的坑我一个都不会少。相信多年以后,我再看现在所受的遭遇都会不当回事了,都会轻易地迈过去,躲过去的,但现在只有继续往前走。都说人生的路走不过去的时候要记得回头,事实往往证明:人生没有回头的路可走,没有路走的时候,自己会回头看看自己走的路,寻思自己下一步路该怎么走,但要走回去,难!

   于是也了然了庄子的这个意思:夏虫不可语冰。

——这篇文章我首发在江山文学网,没想到,我的文章也被人家搬家在360图水馆了,现在还是收藏起来好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