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解别人的苦处,包容无心之失!放别人一马,对方会感念你的恩德

体谅是发自内心的理解,实际上也是自我心理的解脱和排遣。体谅了别人,就等于释放了自己,对他人的宽容,尊重,其实就是对自己的宽容与尊重。

理解别人的苦处,包容无心之失!放别人一马,对方会感念你的恩德

管鲍之交是中国历史上有名的故事,鲍叔牙对管仲的宽容和谅解成就了一位名相,他们的友谊也被世人所敬仰、传颂。

公元前7世纪中国春秋时期的政治家管仲和鲍叔牙,他们俩是好朋友。管仲比较穷,鲍叔牙比较富有,但是他们之间彼此了解、相互信任。管仲和鲍叔牙早年合伙做生意,管仲出很少的本钱,分红的时候却拿很多钱。鲍叔牙毫不计较,他知道管仲的家庭负担大,还问管仲:“这些钱够不够?”有好几次,管仲帮鲍叔牙出主意办事,反而把事情办砸了,鲍叔牙也不生气,还安慰管仲,说:“事情办不成,不是因为你的主意不好,而是因为时机不好,你别介意。”

管仲曾经做了三次官,但是每次都被罢免,鲍叔牙认为不是管仲没有才能,而是因为管仲没有碰到赏识他的人。管仲参军作战,临阵却逃跑了,鲍叔牙也没有嘲笑管仲怕死,他知道管仲是因为牵挂家里年老的母亲。

理解别人的苦处,包容无心之失!放别人一马,对方会感念你的恩德

无论做什么事,都要推已及人,将心比心,以自己的感受去体会别人的感受,以自己的处境去推想别人的处境。积极地换位思考,更多地站在对方的角度考虑问题,我们就更容易谅解他人。

宽容和理解是我们都渴望得到的,而要想得到必先做到,所以,对许多事情不要太敏感,太在意,要在学会宽容和理解中锻炼自己,要以最大的宽容和谅解去对待生活,以最好的心态,平和的微笑处好每一件事。

在不尽人意时,不要产生怨恨,给自己以平静,给别人以宽容,相信生活会更好。

理解别人的苦处,包容无心之失!放别人一马,对方会感念你的恩德

北宋时有个叫韩琦的人,他器量过人,生性淳朴厚道,对于个人的小事不计得失。 韩琦镇守大名府时,有人献给他两只出土的玉杯,这两只玉杯表里毫无瑕疵,是稀世珍宝。韩琦非常珍爱,送给献宝人许多银子。每次大宴宾客时,总要专设一桌,铺上锦缎,将那两只玉杯放在上面使用。

结果有一次在劝酒时,被一个官吏不小心碰到地上摔个粉碎。在座的官员惊呆了,碰坏玉杯的官吏也吓傻了,趴在地上请求治罪。可韩琦却毫不动容,笑着对宾客说:“大凡宝物,是成是毁,都有一定的时数,该有时它献出来了,该坏时谁也保不住。”接着,韩琦又转过脸对趴在地上的官吏说:“你偶然失手,并非故意的,有什么罪呢?”这番话说得十分精彩!玉杯已经打碎,无论怎样也不能复原,责骂、痛打一顿肇事者吧,徒然多了一个仇人,众位宾客也会十分尴尬,好端端的一场聚会便不欢而散,也会大大有损自己的形象。而韩琦此言一出,立刻博得了众人的赞叹,而肇事者对他更是感激涕零,恐怕给他做牛做马也心甘情愿了。

韩琦的一生处于危险之地,而又一次次的化险为夷,处于不败之地。这是为什么呢?正如他自己所说的:“天下之事,没有完全尽如人意的,一定要用宽容的心态去对待。不这样,连一天也过不下去。即使是和小人在一起时,也要以诚相待。只不过知道他是小人,就同他少来往罢了。”

理解别人的苦处,包容无心之失!放别人一马,对方会感念你的恩德

人人都会犯错,只要对方是无心的过失不妨报之于宽容,放别人一马,对方也会感念你的恩德。有时候木已成舟的局面无法改变,不妨静下心来想想解决的方法。放宽心,宽容一点不失为一种良策。宽容不仅求得心安,更让自己的道路更加顺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