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许,这才是《扁鹊见蔡桓公》的真相

如果没有扁鹊,蔡桓公绝不会像现在这样出名。

厚重的史册中,他那聊聊几笔的注脚,就像写在沙漠上的字,随时会风化在人们的记忆里。

如果没有扁鹊,蔡桓公绝不会像现在这样忧伤。

他可以在自己华丽的地宫中,一睡千年,除了偶尔光顾的盗墓贼,没人会记得他的模样。

对于这个尘世,他可以轻轻地来,又轻轻地走,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也不留下一粒尘埃。

可偏偏,扁鹊来了! 像个技艺精湛的木匠一样,仅用四次问诊、四个大字就把他牢牢地钉在历史的耻辱架上。

千百年来, 每当《扁鹊见蔡桓公》像当红的网络歌曲一样,在孩子们的学堂上响起时,九泉之下的蔡桓公就如坐针毡、辗转难眠。“讳疾忌医”成了他一生最大、也是最后的笑柄。

无数次午夜梦回,蔡桓公扪心自问,难道这是报应,是上天对自己杀兄屠侄的惩罚吗?​

也许,这才是《扁鹊见蔡桓公》的真相


权力的魔咒

翻开史册,我们可以看到,蔡桓公还称得上是,一个有作为的君王。

蔡桓公,名唤田午,是田氏取代姜氏以后的齐国第三代君主。

王室后裔,一般有两种极端,要么是有志青年,要么是纨绔子弟

显然,田午是前者。

他很有很强的政治抱负、权欲野心,毕生的目标,就是要像他的前辈齐桓公——姜小白一样,成为春秋联合国的霸主。

正是抱着这样的人生信条,在老爸田和挂掉的第10年,田午将屠刀伸向了自己的哥哥田剡以及年幼的侄子田喜,迈出了向权力冲锋的第一步——

公元前374年,田午弑其君田剡及孺子喜而自立为齐桓公。

其实,田午在历史上的称号是齐桓公。韩非子之所以在《扁鹊见蔡桓公》中,称田午蔡桓公,也许是为了和另一个齐桓公——姜小白,区分开来。

帝王无情,都是权力惹的祸。从古至今,不管江湖走卒,还是庙堂高位,只要套上权力的魔咒,都会泯灭人性,走向魔鬼的深渊。

在田午之后,隋炀帝杨广、唐太宗李世民等,也都是在亲人的血泪中,建立自己的政权。 对这些帝王枭雄而言,权位的魔力,早已超越了血脉亲情。

或许,在他们内心,都有这样的潜台词:历史只会为胜利者呐喊,荣光将洗涮一切罪孽,站在历史的领奖台上,等待自己的一定是鲜花和掌声!第一所官办大学

尽管,是通过这种让人不齿和诟病的方式,爬上权力宝座。但这并不妨碍田午,立志成为一代明君的雄心。

从登上王位的那一天起,田午就变成了钢铁战士,他发愤图强、励精图治。 齐国原本是周朝开国功臣姜子牙的封地,一度是春秋霸主。

可在田氏取代姜氏后,面临着各诸侯国的竞争加击,国运日衰。至田午即位时,境况更加艰难。

具有远见的田午,采取了一个至今看来,仍然具有远见卓识的政策——集天下智慧应对天下诸侯。 他一边大力发展经济,一边广招天下英才。

为了留住这些高精尖的贤才名士,田午创办了世界上第一所官办大学——稷下学宫。

学宫的成员,平时可以充当政府的智囊团,为国家的发展建言献策;闲时可以著书立说、广收门徒、进行学术研究。 有了这些顶尖人才的鼎力相助,田午更是如虎添翼,齐国又重新壮大,成为当时的霸主。

而田氏,也因此被周王朝和各诸侯承认,成为这个王国名正言顺的主人。

抛开政治意义不讲,稷下学宫,确实是中国文化史上的一座丰碑。

自秦以后的各种文化思潮,比如统治中国几千年的儒学,比如一直在中国盛行的阴阳五行学说,以及在汉朝早年流行的黄老思想,都能在从稷下找到源头。​
也许,这才是《扁鹊见蔡桓公》的真相

命运的纠缠

尽管在5000年的历史长河中,能人辈出,历朝历代的风流人物,数不胜数。同样是英明的君主,田午的建树,与秦皇汉武、唐宗宋祖的丰功伟业相比,份量确实不足;但有稷下学宫傍身,历史的领奖台上,至少会有他的一席之地。

可,历史就像一个捉弄人的小姑娘。在人生的终点,安排了田午和扁鹊的相遇。当韩非子一挥而就写下《扁鹊见蔡桓公》时,两个人的命运,如戏剧般牵扯纠缠,直至千年。

这一场相遇,对扁鹊而言,却是一见成名,从此,在名医的道路上,越走越远,最终成为中国第一代神医。

但,对田午来说,结局就太过狗血虐心了。如果没有和扁鹊的相遇,田午的名字,应该能和稷下学宫一起,流芳千古。

如果没有扁鹊的提前警示,就算田午仍会暴毙身亡,倒在他贪恋一生,也奋斗一生的王位上。 但这样的结局,至少会给他的传奇人生,描画一层神秘色彩。

或许后世,某个擅长联想的小说家、编剧,还能根据这段历史,演绎出 “吕四娘刺杀雍正”那样的爱恨情仇。

神奇的中医

回归中医的视角,扁鹊和蔡桓公的故事,至少给我们传达了这样的讯息:2000多年前的远古时代,中医就能够根据人的面色、气息,判疾病,知生死了。

恐怕这是现代任何一种高端检测仪器,也不能完全做到这些。

想来,韩非子写《扁鹊见蔡桓公》事,或许有些夸大加工的成分,但绝不是无中生有。有史为证,那些质疑中医、反对中医的斗士们,也该哑口无言了吧。

再说,“望闻问切”四诊法,本身就是扁鹊在前人的基础上,总结发明的。扁鹊四次面见蔡桓公,用的就是“望诊”。即通过观察人的神、色、形、态的变化,来判断疾病的发生和发展。

“神”,是精神、神气的状态,“形”,是形体丰实虚弱的征像,“色”是五脏气血的外在荣枯色泽的表现。“态”则是动态的灵活呆滞表现。

《史记》中说:“至天下言脉者,由扁鹊也”,司马迁立名医传,扁鹊居首。可见扁鹊还是有些真功夫的,他能看准蔡桓公的疾病生死,也就不足为奇了

蔡桓公田午,在位十八年,终于把齐国重新推向了繁荣昌盛的霸主地位。或许是因为积劳成疾,又或许是心中郁结难解,毕竟自己的王位,来得不大光彩。他的人生,终于在自负和不可一世中,彻底崩塌了。​

也许,这才是《扁鹊见蔡桓公》的真相

历史的因果

月华如水的夜晚,田午在地宫中,凝视天上的那轮圆月,是不是倍感憋屈呢?当历史的尘嚣,湮没了他的是非功过,留下的只有千古笑柄。

如果,当初听从扁鹊的劝诊,自己就能在王位上,继续奋战十几二十年,那么终结春秋乱世的,或许就是自己,和子孙后代了。可是这个世上没有如果。

就算有,就当真能如他所愿吗? 扁鹊之所以能成为一代神医名扬天下,除了医技精绝、悬壶济世之外,应该也很擅长自我经营的。

历史记载,扁鹊周游列国,行医治病,很会“随俗而变”。

到邯郸时,听说当地人很敬重父母,就专做治妇科病的大夫。到洛阳时,听说当地盛行敬老之风,就专治耳聋眼花四肢痹痛的老年病。到了咸阳,就专做治疗儿科疾病的大夫,因为他听说秦人喜爱孩子。

彼时,扁鹊刚刚成名,打造一个君王狂妄自负,不听自己劝告,最终暴毙身亡的案例,远比轻松治好一个君王的病,更有传播效应吧。

年代太过久远,我们无法去厘清事情的真相,我们也不应该去揣测一代名医的医者仁心。但面对历史,我们无法不留给自己思考的空间。

更何况对当时的扁鹊来说,蔡桓公是一个杀兄屠侄、心狠自负的异国君王、并且还有着吞并天下的野心。就如同,秦王之于荆轲。

历史和中医一样,都是有规律的,今日种下什么因,他日就收什么果。就像我们的身体,你珍视它,它回你以健康。你漠视它,它回你以疾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