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覽博見丨宋瓷·往——走進蜀地遺珍 品清雅瓷韻

展览博见丨宋瓷·往——走进蜀地遗珍 品清雅瓷韵

白玉金邊素瓷胎,雕龍描鳳巧安排。

——愛新覺羅·弘曆

展览博见丨宋瓷·往——走进蜀地遗珍 品清雅瓷韵
展览博见丨宋瓷·往——走进蜀地遗珍 品清雅瓷韵展览博见丨宋瓷·往——走进蜀地遗珍 品清雅瓷韵

湛碧平湖 千峰翠色——四川遂寧金魚村南宋窖藏瓷器精品展

目前正在中國園林博物館四號臨展廳展出

100件(套)宋代瓷器精品在京亮相

稀世珍品,難得一見

本期為您帶來展覽第一部分——宋瓷·往

蜀地遺珍集薈萃

展览博见丨宋瓷·往——走进蜀地遗珍 品清雅瓷韵

宋瓷以單色釉著稱,崇尚素雅,尋求“自然意境”之美,又以釉色取勝,選料精細,是要將其做到“瓷如玉”的水平,色調之優雅,無與倫比。這種對自然美的追求與中國園林“雖由人作,宛自天開”的理念不謀而合。

展览博见丨宋瓷·往——走进蜀地遗珍 品清雅瓷韵展览博见丨宋瓷·往——走进蜀地遗珍 品清雅瓷韵
展览博见丨宋瓷·往——走进蜀地遗珍 品清雅瓷韵

南宋景德鎮窯青白釉刻劃纏枝花卉紋帶蓋梅瓶

梅瓶在宋代稱為經瓶,作為酒瓶使用,因後世出土多無蓋,不知其用處,往往當做花瓶使用,尤其是插梅花,最是相得益彰,約定俗成,便有了“梅瓶”的稱謂。此瓶形體修長,造型端莊,釉色晶瑩,紋飾清晰,無論在出土瓷器還是國內外傳世品中都屬罕見。

展览博见丨宋瓷·往——走进蜀地遗珍 品清雅瓷韵

南宋龍泉窯青釉琮式瓶

展览博见丨宋瓷·往——走进蜀地遗珍 品清雅瓷韵

此件龍泉窯青釉琮式瓶把玉琮端莊古樸的造型與龍泉瓷溫潤含蓄的釉色完美結合,表現出冰清玉潔、典雅高貴的氣質,濃淡相宜,古韻迭起,實屬罕見。在南宋窖藏中,琮式瓶目前僅見於遂寧。

展览博见丨宋瓷·往——走进蜀地遗珍 品清雅瓷韵

南宋龍泉窯青釉大貫耳瓶

展览博见丨宋瓷·往——走进蜀地遗珍 品清雅瓷韵

此瓶釉層均勻,整齊端莊。此類貫耳瓶常作為陳設用,亦可做花瓶,流行於宋代,造型來源於漢代貴族燕樂所用的投壺,有大小兩種,造型挺拔,是南宋龍泉窯珍品。

走入尋常百姓家

宋代生產力水平的高速發展,使得尋常百姓也可以用上質量上乘的瓷器,這在許多宋代書畫作品中都有體現,這些瓷器被當成日常用品大量使用,銷量的上升也使得當時出現了許多舉世聞名的名窯和名瓷。

現今發現的古代陶瓷遺址分佈於我國170個縣,其中宋代窯址就有130個,佔總數的75%,具代表性的有五大名窯:定窯、汝窯、官窯、哥窯、鈞窯,以及磁州窯、吉州窯、龍泉窯、景德鎮窯等名窯。

展览博见丨宋瓷·往——走进蜀地遗珍 品清雅瓷韵

南宋景德鎮窯青白釉剔刻折枝荷葉蓮花紋鼎式爐

此爐仿商周時青銅鼎造型,肩部所飾刻蓮花荷紋時代氣息濃郁,獸足鼎的造型古意盎然,兩種似乎不和諧的因素卻能完美交融在一起,表現了宋代陶瓷藝術家卓絕的技藝與豐富的創造力。

展览博见丨宋瓷·往——走进蜀地遗珍 品清雅瓷韵

南宋廣元窯黑釉玳瑁紋敞口茶盞

此盞為黑釉茶盞,雖不符合宋人的審美情趣,卻見證了兩宋時期流行的鬥茶習俗。宋人鬥茶,採用的是點茶的方法,點茶的茶湯以“純白為上,真清白為次,灰白次之,黃白又次之”,故而黑茶盞的地位在鬥茶活動中就凸顯出來了。

展览博见丨宋瓷·往——走进蜀地遗珍 品清雅瓷韵

南宋磁峰窯白釉印花大雁荷花紋淺腹碗

展览博见丨宋瓷·往——走进蜀地遗珍 品清雅瓷韵

此為大雁戲蓮紋圖案,佈局對稱,層次分明。微風吹拂,蓮葉搖曳,大雁嬉戲其間,一派鄉野逸趣。

展览博见丨宋瓷·往——走进蜀地遗珍 品清雅瓷韵

古香古色雅宜心,宋窯名瓷器足珍。宋瓷之美,美在收斂、溫厚、含蓄,以其樸素清雅的獨特氣韻深深吸引著世人。本次展覽將持續至9月9日,歡迎大家前來觀展,品鑑宋瓷細膩之美,感其溫潤優雅之韻 。

展览博见丨宋瓷·往——走进蜀地遗珍 品清雅瓷韵展览博见丨宋瓷·往——走进蜀地遗珍 品清雅瓷韵
展览博见丨宋瓷·往——走进蜀地遗珍 品清雅瓷韵

長按識別二維碼

在線聽宋瓷文物“講故事”

供稿:邢宇

*園博館已實行實名制入館,請您攜帶有效身份證件入館參觀(學生請攜帶學生證)。

遊客服務中心諮詢電話:010-63915025(週二至週日 9:00-17:00)

園博館倡導綠色出行,推薦您乘坐地鐵或公交前往參觀:

地鐵路線:地鐵14號線至園博園站,換乘專55路公交車至正門下車。

公交路線:乘坐327路、385路、951路至蘆井站下車,向東步行5分鐘即到。

展览博见丨宋瓷·往——走进蜀地遗珍 品清雅瓷韵

展覽 | 教育 | 文化丨收藏丨學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