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瓷:引領千年審美

宋瓷:引領千年審美

為什麼喜歡瓷器?也許是因為一件瓷器集合了中國古代對於天地組成的所有元素:從地下挖掘的瓷土(土)、融入在水中塑形(水)、含有礦物質的釉質(金)、用木柴去燒製(木)、在烈火中的煥然重生(火)。

一件瓷器,涵蓋了金木水火土的所有特質而呈現在我們眼前,但它的氣質,又如同美玉一般溫潤無暇。中國人歷經千年,窮盡所有的辦法完善著這種溫婉的一切,直至宋朝的時候,這種極致的審美達到了頂峰。

宋瓷:引領千年審美

宋代在中國歷史上有著獨特的內涵,它緊跟著絢爛輝煌的唐代之後粉墨登場,打造了與新時代相適應的文化類型,那是一種相對內省、色調淡雅但又不乏炫目亮點的文化類型。中國瓷器披一肩歲月風塵走來,略經整飭與梳理後,就很自覺地與宋代成熟的哲學思想與飄逸的道教文化以及市民社會高度認可的趣味相適應,達到中國陶瓷史上第一個高峰。

宋瓷:引領千年審美

宋代的瓷器不僅品類繁多、卓越,而且影響深遠,成了後代各類陶瓷的典範。宋瓷之美,

首先美在氣質,是一種典雅的文化氣質,這種氣質內斂、沉靜、自信,宛如大家閨秀。

宋瓷:引領千年審美

宋人的原則是“天工與清新,疏淡含精勻”,並形成了“順應自然、平淡天真、中厚質樸”的審美觀點,同時以此為標準,追求返璞歸真的自然主義。

因此,宋瓷就極大地傾注了這種濃厚的人文色彩,來

體現自然中的物性、趣味性和思想性,而且上升到一種透徹了悟的哲學高度。即便是一般的日用品,也因為宋代整體文化風氣的使然,有著不俗的氣韻和風姿,藝術品位歷經千年而不衰。

宋瓷:引領千年審美

事實上,宋代以前的瓷器,絕大部分是以青色為美的。魏晉時期的青瓷風行,除了技術上的原因外,也有其深刻的社會背景。這種崇尚青瓷的審美,到了宋代,得到廣泛的推崇和發展。特別是瓷工們在原有玻璃青釉的基礎上,開創出了失透的、乳濁狀的瓷釉。一改以往南青北白時期,那種一覽無餘、可透徹見底的青釉傳統,從而創造了可以展現獨特美感的乳濁釉、結晶釉、石灰鹼釉和多層釉。

宋瓷:引領千年審美

它們具有玉一般的質感,有著“汁水瑩潤如堆脂”的色澤之美。這種美釉渾然天成,間或點綴著自然的開片和窯變,典雅、純潔而令人回味,如幻如穹,不僅迎合了當時社會所熱衷的審美心理,也開創了一個瓷器美學的新時代。

宋瓷:引領千年審美

俄國作家契訶夫曾經說過,寫小說“好與壞都不要叫出聲來”,這是指語言文字自然淳樸,在平淡冷靜的敘述下蘊含著作者敏銳而深邃的思考,使作品不知不覺撥動讀者心絃。

宋瓷也是如此,它不張揚、不虛華的個性使人聯想到翩翩的君子,沉穩卻不失個性;它的內斂又好似江南女子的風姿卓韻、典雅含蓄,讓人難以忘懷。

宋瓷:引領千年審美

宋瓷的古樸、大氣,絕非只是單一的物性;而是滲透了君子的淡泊與虛懷。宋瓷的素雅、靜寞,絕非只是僅有的靈性;而是滲透了淑女的清雅與尊貴。

宋瓷:引領千年審美

宋瓷色彩的美,在於天成的幻化,在於窯火那令人匪夷所思的凝鍊! 釉的融溶、流淌,自然產生了雖單一寧靜而變幻無窮的色彩,是任何畫家所無法企及的,這就是火的藝術,火的魅力,火的靈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