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一直下,下了几百万年

雨一直下,下了几百万年

作者 |袭明 · 主播 |阿成

太阳系与地球的出现。

雨一直下,下了几百万年

太阳系的形成分为两个阶段——早期阶段行星的诞生。我们可以形象地比喻为陶瓷拉胚和滚雪球。

在早期阶段,有一片分子星云在引力下坍缩,内部温度升高,于是它开始自转,其内部物质落入到原始的太阳附近,形成一个由气体和尘埃组成的扁平旋转的圆盘,这就是太阳星云。

太阳星云像陶瓷拉胚时的轮车一样,不停地旋转,吸附着匠人手上的泥料。星云会渐渐地冷却,轮车的旋转速度变慢,动荡平息下来。

此时太阳系初具雏形,称为太阳系零纪元

吸附到足够多的物质后,太阳系便进入第二阶段。以某种方式成功避免卷入太阳的较大物体,被称为星子。星子之间的引力使得它们的旋转轨迹呈椭圆形。

星子在轨道上相互碰撞,也在碰撞中相互吸引、融合。它像贪玩的孩子,绕着大院子滚雪球,越滚越大,行星就诞生了。

今天我们将冥王星排除在太阳系行星之外,是因为它不符合“清除了轨道附近区域”这一标准。冥王星与柯伊伯带上众多天体一起运转,似乎是这个孩子滚雪球滚到一半,觉得疲累便放弃了。

雨一直下,下了几百万年

地球,是这众多雪球中的一个。

不过,要是以45亿年前的样貌来说,称它为火球更适合。它经历了地狱般的淬炼,才蜕变为现在的蓝色星球。

45亿年前,早期地球是太阳系第三块大石头。在天体碰撞、引力挤压下,内部温度不断升高,重金属熔融后沉入地心,形成了高密度的铁核。而质量较轻的熔岩上升到地表,凝固成薄薄的地壳。

40亿年前,大气中含有大量二氧化碳,天空是红色的,乌云密布,遍地火山。每天只有15个小时,而且地球不断承受着从天而降的陨石撞击。

过了10亿年,地球慢慢冷却下来,大气层中储备的水蒸气得以释放。这场暴雨下了几百万年之久,大量的雨水注满地球表面低洼处,形成了最早的海洋。

到这儿,地球已经为跨越下一道门槛做好了准备。

雨一直下,下了几百万年

我们生活在这颗星球上,这片浩渺宇宙中,理应对它多一些认识。历史不仅仅是关于人的历史,它从宇宙大爆炸的那一刻就已经启程。如果仅把历史理解为王朝更迭、名人轶事,那就是管中窥豹。

先前有新闻报道,爱尔兰一个6岁的小女孩,在学校里看了老师放映的宇宙知识视频后,觉得将冥王星剔除出行星行列太不公平,于是写信给NASA,请求让太阳系大家庭重归完整。最后居然还收到了回信。

反观我们教育,对这一部分知识总是一笔带过。

黑格尔曾说:一个民族有一些关注天空的人,他们才有希望;一个民族只是关心脚下的事情,那是没有未来的。

正是有了以前那些仰望星空的人,我们才有了精密的历法,有了“七月流火,九月授衣”的动人歌谣,有了“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的哲学思想。

同时,了解这一部分历史的意义在于,站在不同的高度看问题会提供不同的角度

。一个只了解生育奥秘的人和一个了解宇宙起源、地球历史的人,在思考“我是谁?我从哪里来?要到哪里去?”时,答案也许相差甚远。所谓登高则博见,顺风而呼则闻者彰。

还有,当你抱怨阴雨连绵的鬼天气时,不妨想想那场下了几百万年的暴雨吧!生活还是很美好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