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中国最苦的边境哨所之一 远离大陆时有时连饭都吃不上


在天之涯、海之角的南海之滨有这样一群官兵,他们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驻守在弹丸孤礁上,忠诚履行着保卫祖国海洋国土和海洋权益的神圣使命,用青春和热血书写着“天涯哨兵”的华美篇章,或许不曾被人知晓,却都是最美的时代之星。

图为第一代高脚屋,它是用竹竿、草席和油毛毡搭建起来的。在军事上称为“海上简易观察哨所”,南沙人称之为“看瓜棚”“海上猫耳洞”。海风一吹,吱吱作响;海浪一打,摇摇晃晃;下起雨来,到处漏水。

图为第二代高脚屋,它在军事上称为“海上半永固式观察、通讯哨所”,南沙人称之为“八角亭”“海上蒙古包”。铁皮裹着的小屋经太阳一烤,就像一个火炉。

图为第三代高脚屋,军事上称之为“海上永久式防御工事”,当地人称之为“礁堡”。像这样的永久工事,充其量只有半个篮球场大,面积最大的永暑礁,也只有一个足球场大。

在岛礁上驻守,要承受着常人难以想象的困难。由于这些地方远离祖国大陆,所以吃的用的等生活物资全部都要依靠补给船补给。然而这些岛礁中有的地方地处台风地区,一旦遇上台风天气补给船往往最少半个月都到不了,因此守礁官兵往往就要忍饥挨饿。

在南海守礁的官兵之间广为流传着这样几句话,叫“吃尽南沙千般苦,人民幸福我荣光”“莫嫌礁小,每礁关联三百万;毋觉失大,所失皆为两亿家”。可见像太阳花那样顽强不息,像礁盘沙那默默无闻,已经成了他们口口相传的嘱托和烙进灵魂的印记。图为早期守礁官兵在进行格斗训练

有的时候,面朝大海不是只有春暖花开。这其中可能会有失去亲人、却又无法赶去现场时的痛彻心扉,也有与海浪搏斗时的绝望与希望,以及为保卫祖国海疆而背水一战、勇往直前的豪气。但是守礁一刻也没有放松,“中国军人不会丢失一寸领土、不会浪费一滴海水”,这是他们对祖国的承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