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为购买“电商特供商品”捡了大便宜?其实背后……

一年一度的"618"电商大促季即将到来,天猫、京东、苏宁易购、国美互联网、网易考拉海购等电商陆续开启"618"大促。

为了放大网购的价格优势,一些厂家、电商平台纷纷推出"电商特供商品",以刺激消费。

如何防范"电商特供商品"可能存在的消费陷阱?记者专门采访了专业人士,为您的消费支招。

以为购买“电商特供商品”捡了大便宜?其实背后……

同款不同质贪便宜需谨慎

以为购买“电商特供商品”捡了大便宜?其实背后……

最近,家住重庆江北区的龙女士向市消协反映称,有一次在某电商网站购买了某品牌的空调,促销价格仅为实体店的7折。结果买到手后发现,实体店"同款"的功率、能耗都有差别。当她与店主交涉时,客服人员明确表示,这是"电商专供"款,所以才会打7折。

龙的遭遇并不是一个例子。除了商品的性能和质量外,只有在电子商务平台上销售的商品与实体商店的商品不同。周住在九龙,上个月他从一个电子商务平台购买了一个智能厕所。价格比同一家商店便宜近1000元。

但在到达后,安装让周女士陷入了一个难题——最初安装的主要加到安装费上,理由是抬高了价格,在门后,主人和电子商泄漏了密封环,让周女士花50元买了一个印章。虽然卫生间没有质量问题,但售后服务却在萎缩。

记者调查发现,近年来,许多品牌同时开发线上线下销售系统。为了保持价格体系的稳定性,保持在线和离线渠道之间的生态平衡,企业将使用一些商品作为"电商专用商品"。但外观、模型和实体店类似的商品,只用于电子商务渠道的销售,而实体店的商品销售故意造成价格差别,所以价格较低。

"电子商务特价"不是假货,但应该谨慎。

近年来,许多实体品牌已经上线。为了在市场上竞争,如"618"和"双11",品牌和平台的便利将与价格打交道。为了体现价格优势,天猫、淘宝、Jingdong、苏宁、国美在线等电子商务平台均销售"电子产品专用供应商"。

众所周知,网上购物似乎是一种"廉价"代词。由于降低了商店的租金和供应链的成本,网店的商品比真正的商店便宜,消费者长期以来成为"廉价"的在线购物心理。消费者在网上购物时,往往先看品牌,然后比较价格固有的消费模式,主要是"超级性价比"的电子商务特价商品,往往能抓住这样的心理,实现暴力销售。

重庆消费者权益保护委员会投诉部主任Yu Jun说,随着线上线下的整合,网购的价格优势并不明显。为了在电子商务推广中吸引更多的消费者,一些大型电子商务平台或大型购物网络商店将与制造商合作,订购一些特定型号和优质商品,以扩大电子商务平台上的价格优势。电子商务研究中心主任曹磊对记者表示,虽然"电商特供"产品的质量与线下同款有一定差距,但"电商特供"产品为同一品牌商生产,也经过授权销售,所以不是假货,只是销售的渠道靠互联网。曹磊称,目前"电商特供"商品存在三种情形,即同款不同质、同牌不同质、盗用品牌,消费者在购物时需谨慎,应当区别予以认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