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恩中國化工之父范旭東,才有了現在我們每天都在吃的食鹽

1931年“九一八”事變後,日本吞併我東三省,其狼子野心已暴露無遺。1937年7月7日,日本帝國主義又發動了“盧溝橋事變”。範旭東意識到此番抗日戰爭不會在短期內結束,未雨綢繆,必須做撤退轉移的準備。在日寇入侵天津之前,已令久大、永利兩廠職工停產疏散,並派“團體”的核心人物之一李燭塵等南下四川,調查探路。

此後北平、天津相繼淪陷。範旭東以“寧為玉碎,不為瓦全”的堅決態度,拒絕同日寇合作。長江江畔的永利硫酸錏廠開工僅5個月,自1937年8月起,連遭日寇飛機三次轟炸,範旭東指示迅速撤退,並決定選址四川腹地的自流井和犍為縣五通橋的老龍壩,重建久大、永利兩廠,黃海化學工業研究社也遷址至五通橋。在統一了撤退轉移不是“逃難”,而是要在大西南重建化工基地的思想後,工廠在轉移圖紙、資料、設備的同時,首先做到保證技術人員和老工人的轉移,組織員工,特別是技術人員,陸續南下,撤入內地。員工幾經輾轉,至1938年春於漢口集合。

感恩中國化工之父範旭東,才有了現在我們每天都在吃的食鹽

1938年1月,一支“先發隊”抵達重慶,大家商定先在重慶租地設廠,經積極奔走,於沙坪壩租得一小塊空地,將原廠拆運來的機件材料安裝,當年“五·一”國際勞動節,一座竹籬茅舍搭建的臨時“鐵工房”便已矗立在嘉陵江岸,在不足十個月的時間裡製造了53000多個鋼鐵機件和200多噸翻砂製品,為久大、永利在四川的重建,做出了新的貢獻。

範旭東已年近花甲,仍身先士卒,親自實地考察,押車探路,置個人生死於度外。1942年1月,日寇入侵緬甸,永利的車輛、器材、汽油損失不計其數,且車輛常被軍方徵用,但“團體”員工鬥志不減,克服困難,感人事蹟甚多,他們以自己的血汗和生命支援了川廠建設和抗戰事業。

感恩中國化工之父範旭東,才有了現在我們每天都在吃的食鹽

選址自流井重建久大,頗費了一番周折。因為與之毗連的自流井是個有上千年曆史的井鹽豐產地區,久大在此設廠,雖有官方批准,但涉及該地原有鹽商切身利益,致使眾鹽商上書重慶國民政府主席和國民黨中央總裁,稱“範氏(旭東)一人之挾資謀利之闋,系而置富榮(原鹽商)數十萬工商生計於不顧……隱伏危機,有妨增產貽誤抗戰”。經有關方面一再協調,一座嶄新的久大模範食鹽廠在“認定目標,拼命前進”的努力中終於建成。為紀念抗日,特選定“九·一八”舉行開工典禮。史料顯示,自1938年開工至1941年9月底,製鹽45萬餘擔,並公開技術,協助當地製鹽廠改進工藝。與此同時,還製造副產品如氯化鉀、硼酸、碳酸鈣、牙粉等,為戰時的大後方軍用、民生貢獻了自己的力量。

感恩中國化工之父範旭東,才有了現在我們每天都在吃的食鹽

轉移至五通橋的黃海化學工業研究社,在繼續各項研究工作的同時,還著眼長遠發展,選派研究人員出國深造。毛澤東在重慶期間,廣泛接觸各界人士,1945年9月17日下午,於桂園(張治中寓所)以茶會招待產業界代表,包括範旭東在內的多位從沿海內遷西南的人士出席。毛澤東讚揚他們為發展中國民族工業所做的貢獻,同時指出,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中國,民族資本是得不到發展的,只有在國家獨立、民主、自由之下,民族工商業才有發展前途,並向他們介紹了中國共產黨對民族資本的政策。此舉消除了與會工商業者的一些顧慮,產生了不小的影響。

感恩中國化工之父範旭東,才有了現在我們每天都在吃的食鹽

範旭東此刻仍然惦記著國民黨政府為1600萬美元貸款出具擔保這一心頭大事。由於孔、宋插手,久拖不決,致使範旭東憂憤成疾,一病不起,竟於1945年10月4日在重慶沙坪壩寓所逝世,終年62歲。

範旭東的逝世,引起社會的廣泛關注。1945年10月21日,重慶各界聯合召開了追悼大會,結束了和平談判、即將返回延安的毛澤東,親筆書寫了“工業先導,功在中華”的輓詞。周恩來、王若飛送的輓聯是:“奮鬥垂卅年,獨創永利久大,遺恨渤海留殘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