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日炎炎,我們卻在電影院抗寒?

夏日炎炎,我們卻在電影院抗寒?

6月5日是新修訂的《環境保護法》規定的第4個環境日。生態環境部、中央文明辦、教育部、共青團中央、全國婦聯等五部門在2018年六五環境日國家主場活動現場聯合發佈《公民生態環境行為規範(試行)》。《規範》對公民日常生活中多方面行為提出明確規定。其中包括,合理設定空a調溫度,夏季不低於26℃,冬季不高於20℃。(6月6日《北京青年報》)

面對熱浪衝天的外部溫度,電影院裡的觀眾卻在“抗寒”,如此浪費電力資源,真的令人心痛。而我們的“控溫標準”真的能夠解決問題嗎?

資源緊張是近些年許多大城市非常突出的問題,而節約能源、勤儉節約過日子,也是許多地方追求的理念。而我們的“控溫標準”能有效地促進科學使用空調,節約能源資源,減少溫室氣體排放,有效保護環境,真正實現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的的兩型社會。

電影院要裹毛毯?從溫度較高的室外一下子進入溫度過低的空調環境,溫差過大極易引發身體不適,特別是老人、小孩和一些體弱者,長時間處於低溫環境也會無形之中對身體造成健康隱患。我覺得這是欠缺低碳理念的體現。國務院控溫標準不僅僅是一紙政令,更是對市民建立資源節約型社會意識的引導。這一話題充分說明“控溫標準”成了一紙空文,這一項利好的政策淪為虛無。第一,這一節能舉措的出臺僅具倡導而非強制性,執行對象全憑自覺,效力不夠,對於商家來說,更換一套精確控溫的空調設備需要一筆不小的投資,空調能耗對其成本的影響較小,在節能方面商家缺乏動力。第二,政府公共節能機構對於大面積出現這種現象這種問題很少進行實質性監督管控。除此之外,第三,對於一些公共場所違反控溫規定行為由於缺少處罰的法律依據,只能“睜一隻眼閉一隻眼”,放任自流。

可見,空調溫度,體現社會文明程度。這次從生態環境保護高度,要求合理設定空調溫度,很有必要。首先,應做好電力供應的調度工作,確保各地均衡用電。可以階梯式的收費,設計最高限額,一旦超限,電價將提高;超限越多,電價越貴,倒逼他們遵守並落實標準。其次,通過政府公共節能機構肩負起責任加強監督,嚴格執行《公民生態環境行為規範(試行)》。最後,最重要的是引入處罰機制,完善標準的操作細則,提供處罰的法律依據,對高消費場所違反節能規定的進行高額處罰。除此之外,針對公共場所的空調上我建議設置一個小機關,超出合理溫度範圍空調就自動停止運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