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夏利器——青銅劍!

華夏利器——青銅劍!

青銅劍為何在國際收藏市場上那麼火,因為青銅劍是我國古代很有特點的一個標誌,而且大多數的青銅劍的年代都是比較久遠的。

青銅劍,古代兵器的收藏魅力不容小覷。古代兵器不僅見證了歷史的變遷,也真實記錄了中國兵器發展史。“折戟沉沙鐵未銷,自將磨洗認前朝”,真切感受古代將士們衝鋒陷陣的熱血和痛快。1995年,堪稱國寶的越王勾踐寶劍的回購價為120萬元。2006年,乾隆年間御製重器“金桃皮鞘‘天字十七號’‘寶騰’腰刀”在香港蘇富比拍出4604萬港元;2008年10月8日再次上拍,拍得5890萬港元。

青銅劍始於商代。那個時候,它的劍身一般較短,形狀就像柳樹的葉子,製作也比較粗糙。春秋晚期以後,青銅劍的製作達到成熟,“越王勾踐”的故事就發生在這個時期。此時的青銅劍,劍身普遍被加長到五六十釐米。一把青銅劍主要由劍身和劍莖兩部分組成,所謂劍“莖”就是劍的把手。在劍莖和劍身之間還有一塊凸起來的隔板,叫做“格”。比較講究的青銅劍,“格”的上面都有一些裝飾物,以此顯示使用者的身份和地位。這些裝飾通常使用玉質材料,所以這種劍也叫“玉首劍”。西漢以後,鐵製兵器完全取代了青銅兵器,青銅劍從此退出了歷史舞臺。

華夏利器——青銅劍!

青銅,即紅銅與錫、鉛、鎳、形等化學元素的合金,商周時稱金或吉 金,青銅具有熔點低、硬度高、化學性能穩定等優點,能鑄造出用於生產 和生活方面的各種器物,生產工具替代原有石制工具。它的出現對人類生 產力發展起到劃時代的作用,因此稱 為青銅時代。中國青銅冶煉和鑄造技術已有三千年歷史,1975年甘肅東鄉林家馬家窯類型遺址出土的一件單範 鑄造銅刀,是迄今發現最早的青銅器。中國的青銅時代是以奴隸佔有製為主 導生產方式的時代,從公元前2000年 左右形成,經夏、商、西周、春秋時代,大約經歷了十五個世紀。青銅冶 鑄工藝在整個發展過程中形成各個時 期的風格特徵。商代前期造型輕薄,紋飾簡單。商代後期至西周前期,造型厚重華麗,紋飾以獸面紋、葵龍紋以及各種動物紋、幾何紋為主,表現了神權思想。西周中期至春秋中期,風格趨向簡樸,紋飾以粗線條的竊曲紋、重環紋為主,長篇銘文增多。春秋後期至戰國,造型精巧,紋飾以活潑的 動物紋和複雜細密的蛹蛹紋、雲紋為主,細線雕刻的狩獵、宴樂、攻戰等 反映現實生活的圖像流行,並出現以金、銀、紅銅、玉石等鑲嵌的各種圖案和畫像的新工藝。商周青銅器的造型、裝飾紋樣和鑄造技術綜合了繪畫、雕塑、圖案和工藝美術於一體,以紋飾精美絢麗,造型繁多而著稱於世。古 代青銅器的研究已成為中國考古學和 美術史的重要分支。

華夏利器——青銅劍!

青銅劍主要由劍身與劍莖兩部分組成,每一部位都有名稱。劍身前端稱“鋒”,劍體中線凸起稱“脊”,脊兩側成坡狀稱“從”,從外的刃稱“鍔”,合脊與兩從為“臘”。劍把稱“莖”。莖主要有扁形與圓形的兩種。莖和身之間有的有護手的“格”,格又稱“衛”。莖的末端常有圓形的“首”,首 又稱“鐔”。莖上有的有圓形的“箍”。莖上常以繩纏繞,繩稱為“緱”劍鞘也謂之“室”。短劍也稱“匕”。考究的青銅劍的首與格等常以玉質做成,這種劍,一般則稱為“玉具劍”。最早的青銅劍是商代後期的鈴首劍。春秋晚期至戰國可說是銅劍最發達的時期。銅劍一般都較長,有的長度幾近100釐米。

青銅劍是我國古代戰爭中經常使用的一種兵器。它一般是銅、錫合金冶煉製作而成的。我國青銅劍的創造及其發展歷史,約可追溯到原始社會開始進入奴隸制社會的商周時代即已出現,發展到春秋戰國時期已是高峰階段,嗣後,一直延續到秦漢。到鐵劍出現時,青銅劍就逐漸銷聲匿跡了。

華夏利器——青銅劍!

青銅劍主要由劍身與劍莖兩部分組成,每一部位都有名稱。劍身前端稱“鋒”,劍體中線凸起稱“脊”,脊兩側成坡狀稱“從”,從外的刃稱“鍔”,合脊與兩從為“臘”。劍把稱“莖”。莖主要有扁形與圓形的兩種。莖和身之間有的有護手的“格”,格又稱“衛”。莖的末端常有圓形的“首”,首又稱“鐔”。莖上有的有圓形的“箍”。莖上常以繩纏繞,繩稱為“緱”。劍鞘也謂之“室”。短劍也稱“匕”。考究的青銅劍的首與格等常以玉質做成,這種劍,一般則稱為“玉具劍”。最早的青銅劍是商代後期的鈴首劍。春秋晚期至戰國可說是銅劍最發達的時期。銅劍一般都較長,有的長度幾近100釐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