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沒有監控系統的古代,官府是如何抓逃犯的?

在科技進步的今天,如果一個人犯法,一般會被監控系統拍到,然後公安發出通緝令,上面會有嫌犯的基本信息和真實樣貌,即使逃到天涯海角,基本上也會被抓到。但是,在科技落後的古代,城市沒有監控和相片,官府通緝令上的嫌犯畫像只是根據目擊者口述描繪而成,一般會和真實樣貌相差很大。所以,古代官府究竟是如何在茫茫人海中抓捕逃犯的呢?

在沒有監控系統的古代,官府是如何抓逃犯的?

首先,中國古代實行的是保甲制度,其基本特徵是以戶為單位,十戶為一甲,十甲為一保。而且,古代實行的是連坐制度,也就是一家有罪,剩餘九家就應當舉發,否則都將連坐獲罪。在交通不發達的古代,人們都很少會搬家,出門時大家一般都互相認識,倘若出現陌生面孔,便會有人上前盤問,一旦遇到可疑情況便會立即上報官府。

在沒有監控系統的古代,官府是如何抓逃犯的?

其次,古代也有身份證明,尤其是外出雲遊的人,更是會隨身帶著通關文牒。就像現在人們去外地,倘若沒帶身份證,是無法乘坐飛機火車,也沒法入住酒店。不能住客棧,露宿街頭總可以吧?對不起,在沒有電燈的古代,晚上還實行宵禁制度,任何人都不得隨意外出,否則會被夜巡的捕快抓住,因此逃犯也很難藏身。

在沒有監控系統的古代,官府是如何抓逃犯的?

最後,古代的通緝令會附有鉅額賞金,沒有人會和錢過不去,在這種情況下,人人都是朝陽群眾,而且一般人也不會冒著被殺頭的風險去窩藏逃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