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視劇越來越長,不只因爲製作方想多賺錢

電視劇越來越長,不只因為製作方想多賺錢

或許大家都已經注意到了,電視劇越來越長了,就拿最近播出的幾部戲來說吧,《延禧攻略》70集,《如懿傳》87集,《扶搖》66集,去年的《那年花開月正圓》74集,《白鹿原》77集,等等。這還都是精品電視劇,即便長一點也能說得過去,更多時候,我們看到的劇,既長且爛,完全讓人喪失追劇的動力。

也有數據證明這點,比如古裝劇,這是長篇電視劇的重要領域,“2016年全年,通過廣電總局官網公示的古裝劇共有250部,總集數為11294集,計算下來,平均每部的集數達到了45集”。這還只是一個平均數字,事實上,我們能看到的很多劇,都在六七十集上下。

電視劇越來越長,理由不難找,因為電視劇是按集售賣的,集數越多越賺錢。尤其是根據熱門IP改編,能夠請到流量明星的作品,既然盤子已經鋪開了,而且售賣的預期也比較好,更是要設法拉長劇情,多拍幾集,實在拍不了那麼多,也可以想辦法多剪幾集。

所以,我們時常看到一些奇怪的電視劇,正片只有三十分鐘,但片子前的前情提要,就有十分鐘,片子後的預告,又有十分鐘,花上五十分鐘,也只能看到三十分鐘的新鮮貨。而這些新鮮貨,在拍攝的時候,就已經用盡一切辦法拉長了。

但我總覺得,這並不是電視劇越來越長的原因。篇幅巨大的電視劇,是能多賣點錢,但如果爛在手裡,賠錢也更多。尤其是在廣電總局對古裝電視劇實行配額的情況下,一部劇能不能播出,其實已經成為玄學了,具有巨大的不確定因素,拍出一部很長的劇,最終卻沒能播出,風險也更大。而且,就算一部劇安全地拍出來了,順利地賣出去了,也順利地播出去了,也得有人看,這部劇才算是真正地銷售成功。而從目前的情況看,那些篇幅巨大的電視劇,還真有人看,而且看的人還不少,所以才會發生《延禧攻略》播出時的那種情況,最後變成了日播,才能滿足觀眾的需要。

所以,有沒有一種可能,電視劇越來越長,並不是製片方為了多賺錢,而是因為,觀眾喜歡看長篇電視劇?而這種喜好,恰恰是網絡的普及催生的。

網絡時代,很多事情都在發生變化,而且這些變化是非常複雜的,是雙向的,是兩種結果同步發生的。比如閱讀,網絡讓閱讀變成了碎片化閱讀,人們更喜歡短小的文字,於是微博興起,於是微信公號崛起,但事實上,閱讀方式的改變,讓閱讀同步發生著兩種看似矛盾的變化,一方面,閱讀越來越趨向於短、淺,向著那些有互動可能、可以提供社交話題的讀物傾斜,另一方面,因為這些短、淺、互動性強的閱讀,反而促生了更強烈的讀大部頭、讀經典、不受干擾地閱讀的願望。因為,閱讀的本質,其實是給閱讀者提供一段時間(而不是消耗一段時間),所以,很多長篇小說,或者故事集,反而賣得更好,因為他們能幫給閱讀者提供一個整塊的閱讀感覺,以及整塊的閱讀時間。

電視劇領域,也是這樣,一方面,人們喜歡看短視頻,喜歡快手和抖音,上面的很多視頻,只有十幾二十秒,很多內容公司,也製作了大量短視頻和短劇,來滿足人們的需求,但另一方面,正是因為這些短小、碎片化的視頻,反而激發了人們觀看長劇的需求,而且這種需求還越來越強烈。這兩種情形,是在同步發生的。

電視劇越來越長,也正是基於這樣的原因,在碎片時代,在鋪天蓋地的碎片信息之中,人們反而更希望看到一個長故事,希望這個故事能夠較長時間陪伴自己。而當一個長故事結束的時候,人們都悵然若失,不知道要多久才能等到下一個可以長久陪伴自己的劇。例如《延禧攻略》大結局時,很多人感到暢快,但也覺得惶惶不安。

所以,長篇電視劇越來越多,而且總有觀眾。因為,越是碎片時代,人們越渴望完整性,渴望在完整性中,找到完整的自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