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太宗《秋日二首》詩詞賞析

唐太宗《秋日二首》詩詞賞析


枯木

唐太宗《秋日二首》詩詞賞析

《秋日二首》

【唐】李世民

其一

菊散金風起,荷疏玉露圓。

將秋數行雁,離夏幾林蟬。

雲凝愁半嶺,霞碎纈高天。

還似成都望,直見峨眉前。

其二

爽氣澄蘭沼,秋風動桂林。

露凝千片玉,菊散一叢金。

日岫高低影,雲空點綴陰。

蓬瀛不可望,泉石且娛心。

唐太宗《秋日二首》詩詞賞析

唐太宗李世民(598年-649年),歷史上傑出的政治家和軍事家,唐朝建立和統一的主要奠基人,在他的領導下,開創了舉世聞名的貞觀之治,從而為大唐盛世奠定了厚實的基礎。

唐太宗《秋日二首》詩詞賞析

唐太宗的文治武功,自古以來為人所津律樂道,頌揚備至,對中國歷史和中華文明的的重大貢獻有目共睹。唐太宗不但從諫如流,善用人才,而且自己也是一位才華橫溢的詩人,《全唐詩》收錄了唐太宗88篇詩詞,不少詩詞沈麗高朗,凝練雋永,廣博深邃,意境幽遠,具有極高的文學造詣。

唐太宗《秋日二首》詩詞賞析

《秋日二首》詩詞,從詞義分析,應該是唐太宗晚年作品,描述的是終南山翠微宮的秋日風光,在優美的景色中,流露出淡淡的秋思和閒愁。

唐太宗《秋日二首》詩詞賞析

第一首,“菊散金風起,荷疏玉露圓”,“金風”即秋風,秋天西風起,西方五行屬金,因此人們稱為“金風”。秋風一起,菊花三五成叢,散落綻放;荷花凋零,蓮蓬結籽,不再是夏日“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的景象,因而比較稀疏,反而襯托出蓮葉上的露珠晶瑩如玉。其中的“菊”和“荷”,“散”和“疏”,“金風”和“玉露”相對比,觀察細膩,對仗工整,字字錘鍊,頗為傳神。

唐太宗《秋日二首》詩詞賞析

“將秋數行雁,離夏幾林蟬”,酷夏已去,鳴蟬不再;秋天到來,大雁南飛。“雲凝愁半嶺,霞碎纈高天”,“纈”在這裡是印染的意思。秋高氣爽,終南山高聳入雲,雲霧在半山腰繚繞,猶如望著高山發愁,襯托出終南山之高;彩霞猶如織錦,把天空印染的非常壯麗。這句的“愁”用得甚妙,構思巧妙、奇思幻想令人欽佩。

唐太宗《秋日二首》詩詞賞析

“還似成都望,直見峨眉前”,最後這句歷來爭執較多,有的解釋認為“峨眉”指的是峨眉山,翻譯過來是“遠遠的看過去,希望看到成都的模樣,但是映入眼簾的卻是巍峨的峨眉山”,筆者認為似乎不妥,此處的“峨眉”應該是“蛾眉”。因為唐太宗沒有去過四川成都和峨眉山,這首詩應該是在終南山的翠微宮所詠歎,因而此句的翻譯有點不恰當。以筆者看來,應該是唐太宗聽說過四川天府之國的秀麗,向西南眺望,終南山一片雲山霧罩,遮擋住了視線,古人用“蛾眉”來形容山的形態,因此“蛾眉”似乎更為妥帖,也符合整體詩詞的解釋和連貫意思。

唐太宗《秋日二首》詩詞賞析

《秋日其二》同上首一樣,同樣是先描寫風光,不過上首是初秋的景象,這首則是描寫的仲秋景象。

唐太宗《秋日二首》詩詞賞析

“爽氣澄蘭沼,秋風動桂林”,“蘭沼”有的解釋為首聯用的“偷春格”形式來澄清陽春的蘭花幽香,然而該詩頷聯依然對仗工整,因此解釋頗為牽強。其實“蘭沼”應該指的是翠微宮,古人喜歡蘭花,因為有“王者香”和君子氣概,形容宮殿則常用蘭來形容,比如王勃的《滕王閣序》“桂殿蘭宮,即岡巒之體勢。”,這裡的蘭宮就是指華美的宮殿;蘭沼則是充滿奇花異香的翠微宮的代指。這句的意思是:秋高氣爽,華美的宮殿分外明朗,在秋風的吹動下,桂花樹搖曳多姿,香氣四溢,令人心曠神怡。

唐太宗《秋日二首》詩詞賞析

“露凝千片玉,菊散一叢金”,仲秋時分,早上露水凝珠,晶瑩欲滴,金黃色的菊花遍地綻放。一“凝”一“散”,金玉滿堂,壯麗輝煌,氣勢恢宏。“日岫高低影,雲空點綴陰。”山峰高低起伏,在日光的照耀下不斷變換著影子,雲朵飄逸,在空中移動,把動態的山間秋光描述的淋漓盡致,時空變換,秋興頓起,生機勃勃,令人嚮往。

唐太宗《秋日二首》詩詞賞析

“蓬瀛不可望,泉石且娛心”,尾聯則作詩眼,瀛洲和蓬萊的仙境最然不敢奢望,然而放眼眼前的優美泉石風光,也算知足爽快,愉悅自己的內心才是真諦。

唐太宗《秋日二首》詩詞賞析

總體來說,《秋日二首》詩詞,唐太宗胸有丘壑,自成一派,變腐朽為神奇,凝美景於詩意,給人們展現了一幅壯闊的優美秋日風光,用詞凝練,對仗工整,構思巧妙,想象豐富,氣勢恢宏,大氣磅礴,也體現了唐太宗的胸襟氣魄,從而奠定了初唐新興律詩的基礎,開啟了盛唐文化的初端。

唐太宗《秋日二首》詩詞賞析

2018/8/30榆木齋

唐太宗《秋日二首》詩詞賞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