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數連創3年新低,爲何資金不願意進去抄底?分析資金都鎖在哪?

【易選股】【策略覆盤】

滬指本週下跌4%,創指本週下跌5%

指數連創3年新低,為何資金不願意進去抄底?分析資金都鎖在哪?

(可點開查看大圖)

【策略回顧】

滬指本週累計跌逾4%再創調整新低,深成指本週跌近5%創近4年新低,創業板指本週累計跌近5%創三年半新低。指數都是新低,個股卻還能監控到所有的高點/賣點,這說明殺跌還未結束,下跌動能還要接著釋放…

買點精選>>

指數連創3年新低,為何資金不願意進去抄底?分析資金都鎖在哪?

指數連創3年新低,為何資金不願意進去抄底?分析資金都鎖在哪?

即使今天的大幅跳空高開,可三大股指絲毫未能延續強勢,前兩天盤中出現幾次強力做多拉昇,最終都是以掩埋一撥抄底告終。為何這次創新低後似乎沒有抄底盤呢?

困擾A股的不僅僅是外部貿易爭端的衝擊,金融去槓桿導致過去經濟高增長過度依賴債務擴張這種模式的副作用集中顯現,各種經濟數據出現全面下滑,在悲觀情緒蔓延之下場外資金自然也就沒有抄底的勇氣。

在這種情況下,我們只能多看少動,看什麼時候出現買點低點個股數量增加,龍虎風口有持續性,強勢的領漲板塊效應出來,盤面賺錢效應好轉,我們在小倉位試試吧,只能等待並心懷希望吧~

龍虎風口>>

指數連創3年新低,為何資金不願意進去抄底?分析資金都鎖在哪?

此外,關於市場為何沒有資金進去抄底,下面這篇業內人士的心聲值得一讀,為何2018市場這麼難?

--------我是分割線君-------

到公司了,昨天市場不好,今天開盤前和大家嘮幾句。

這段時間和同事一起,跑了很多券商的分公司和營業部,有些是我們自己挖掘的,有些是對方主動聯繫的。

跑下來的感觸很深,許多營業部老總反映,他們以前以為2015年是資產消滅速度最快的一年,其實不然;因為2015年股災後許多人手裡損失的一部分是浮贏,所以信心有所坍塌但是並沒有那麼慘烈;而且打板、連漲、送轉、妖股等模式雖然難度加大,但是總歸一年還有一兩波行情,手快的人還能混口飯吃。

但是2018年這一年,在許多營業部老總眼裡,是資產消滅速度最快的一年:

首先,是指數的估值和點位已經處於低位數年,所以許多人的倉位是越加越重,結果一有大跌,受傷更為慘重;

第二,今年以來下跌的驅動因素很多來自於政策、貨幣、外圍、貿易戰、美元、美聯儲加息等自上而下的邏輯,這些邏輯,許多精選個股穿越牛熊的自下而上投資者以及遊資大戶,是經驗不足的,所以很多時候打成措手不及的遭遇戰,多殺多最為兇險;

第三,今年的去槓桿過程也很痛苦,而直到現在才爆倉的,往往是最後一批、實力最為堅挺的賬戶。一個老總描述的極為形象:2015-2016年,以某位大戶為例,是幾千萬的賬戶加槓桿賺到2個億,又跌回一千萬的過程,但是今年以來,則是從一千萬,逐步跌到200萬、徹底絕望的過程;

第四,許多營業部監控的兩融賬戶,最開始是幾十萬幾百萬的補倉,到了最後,都是每隔一天幾萬幾萬的補倉,燈盡油枯的那種感覺。包括許多上市公司的槓桿和質押,也在持續的爆倉,我聽過比較誇張的案例是:有上市公司如果爆倉,考慮到它的表外負債,可能實控人可能1分錢也剩不下,還倒欠別人錢;

第五,打板流等趨勢交易模式,快速的失效,許多在營業部自成小體系的中小遊資,也都非常辛苦,進二退三,而且市場的交易量也在快速萎縮;

第六,一部分產品和賬戶,都在警戒線和清倉線附近,變成了所謂的DEAD MONEY,暫時失去了加倉和進攻的能力。

市場的生態起碼可以說,離良性循環還很遠,這是目前的一個現狀。——這也是熊市為什麼對利好麻木的原因,不全是人們喪失信心的原因,還有一部分原因是,即使大家有信心了,但是也暫時失去了加倉和買入的能力了。

非不願,而是不能。

【上週策略後續跟蹤】

前一週各策略所選股票本週均表現良好,以個股入選後次日表現開始計算(T+1日數據):

指數連創3年新低,為何資金不願意進去抄底?分析資金都鎖在哪?

(可點開查看大圖)

APP首頁最下方“意見反饋”依然歡迎大家給我們提問,只要關於策略/策略個股,我們盡力解答。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