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说ICU病房是观察人性的地方?

用户65146090


因为ICU是重症监护室(Intensive Care Unit)的英文简写,顾名思义,重症监护室里面住着的都是医院里面病情最重,最复杂,随时有生命危险的患者。

我来分享一个我实习的时候亲眼见过的一个患者,因为这是我第一次见到患者去世,给我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

患者是一位三十岁出头的小伙子,患有白血病,而且是疾病的最晚期了,白细胞特别的低,在普通病房出现高热,全身感染,呼吸衰竭,因为病情危重,转到了重症监护室。转入之后就生命体征不平稳,血压维持不住,使用升压药物也不行,而且开始出现意识障碍,昏迷,紧急气管插管,作为一名刚刚从医学院学习理论知识,还没有实践过的准医生,我在旁边也只能默默的看着,帮不上任何的忙。

这一晚上都在抢救他,一直到凌晨3点,大概5点左右,我被带教老师叫醒了,患者出现了心脏骤停,我一看他们正在心肺复苏,体外心脏按压,一个一个交替上去按,带教老师说,小伙子,你年轻力壮,赶紧上。这是我第一次实施心外按压,我使出了全身的力气,祈祷我能把他按回来,可惜现实就是这么残酷,抢救了半个小时,患者的心跳没有任何回复的迹象。

这时候老师,把他的家属叫了进来,一位是白发苍苍的老母亲,还有一位漂亮的妻子和三四岁的女儿。老师给他们家属交代了病情,听到这个消息,犹如晴天霹雳,患者的母亲当场晕了过去,原来我以为电视剧里面都是夸大的,没想到是真的,人在情绪特别激动的时候,真的会晕过去。

后来,这个患者还是没有抢救回来,看着他的母亲白发人送黑发人,我的眼眶也湿了。这位患者和家属都是特别知书达理的人,在临走之前,患者家属给所有的医务人员鞠了一恭,对我们一晚上的抢救表示感谢。我当时就在想,为什么这么好的一家人,会患上这样的疾病,老天真是太不公平了。现在回想起来,我的眼泪还是在眼眶打转,心里有很多的话想说,又不知从何说起,就这样吧。。。


普外科曾医生


ICU对于每一个普通人来说都是充满未知和恐惧的地方,很多人接触ICU都是在影视作品总,多数认识都只是认为那是一道摆在面前的“鬼门关”,扛住了皆大欢喜,扛不过来便是阴阳两隔。

淼哥作为一名普通的医务工作者,虽然不是ICU的医生,但妇产科也时常会有急危重症需要转入ICU治疗,都是需要亲自陪同过去的。

记得有一次泪目,是看到ICU病床旁一个女人牵着病人的手,偶尔用手语与病床上的病人交流,后面了解到两夫妻都是聋哑人,过来旅游被不法分子抢劫,由于无法说话,只能靠肢体动作表达恐惧,犯罪分子情绪激动并不理解其意思,直接将丈夫的手给硬生生剁下抢走财物。

随后被送往医院行断肢再植,可术后由于严重的并发症,导致截肢、肾功能不全,转入我院ICU治疗,妻子可以说是砸锅卖铁、不离不弃。或许我当时看到的就是“爱情”和“亲情”的真实模样吧。后面得知,在两夫妻坚强的意志力下,患者成功转出ICU进入普通病房,后来顺利出院。想想觉得,这便是人间好时节。

而ICU也并不像很多人们刻板印象中的“兵荒马乱”,反而一切有条不紊,一切守卫生命的监护仪器发出规律的响声,任何挽救生命的药物按时按量地使用,所有医护都拼劲全力与病魔抗争。

除了ICU里面这“嘈杂”的“静谧”,ICU外面又如同照妖镜的另一边,与这个世界截然不同。

一门之隔,里面的那个世界,没有金钱、地位、职业这些因素的差别,每个人的天花板上都有一位注视着你的死神,而所有的医护,也都是很单纯的想去帮你驱赶这个窥视你灵魂的鬼怪。几年前流行过一句话,是说到了医院,最想救活你的一定是医生,深以为然。

或许有人会说,你们医生整天就是催病人交钱,哪有你说的这么好。心里呵呵一声,只有“清者自清”和“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不做多余解释。

而ICU门外的那个世界,时常被恐惧、悲伤、未知和绝望笼罩,当然也会有很多喜悦的时刻。而在最终结果到来之前,没有人可以预知未来,更多的人性在无尽的未知、恐惧、绝望和等待的过程中被暴露。

当一个人进入ICU时,他的财富、地位、职业都被留在了门外,躺在里面的人的命运决定权往往在门外人手里,对于感性而言,没有人愿意自己的血亲就此离去,而就理性或者所谓的“人性”而言,门外人的很多决定却都取决于刚刚提到的那些“身外之物”。

记得多年前,淼哥刚毕业,在ICU轮转,一名40多岁的女性突发脑溢血被转进ICU治疗,我给家属交代病情、风险及注意事项,当时家属均表示无论花多少钱都一定要尽力救过来。

在我们倾尽全力时,有了战友的这份笃定,也会感觉更有力量。而在之后的几天,治疗效果没有达到家属的预期,在告知其仍需要花费很多钱财和时间后,患者丈夫及儿子均坚决要求拔管回老家治疗,即使在我告知其拔管就是死亡的时候,他们还是如患者刚进ICU那会儿一样坚定,只不过上次是坚决要尽力救治,现在是坚决要求“回老家”。

当时年轻,觉得不可理解,急得跺脚。而现在接触的多了,慢慢接受了,或者说无力了。淼哥也看过一些纪实片,很多时候家属对医院的不信任,对亲人的放弃,都会变成网友在弹幕上的“口诛笔伐”。而在我看来,站在道德制高点是很容易的。可很多事情,在我们的角度看来是一个模样,在当事人的角度又是另一个模样。毕竟,子非鱼,焉知鱼之乐,也焉知鱼之苦。

当然,或许的确有时会有一些“人神共愤”的“冷血”、“不肖”发生,但我相信多数情况下,家属选择放弃也是一种对疾病和生活的无奈。

除了人们讲到“ICU外的人性”便立马想到的“放弃治疗”,我还有一点其他的小感触——构建和谐社会,需常心怀感恩。

时常见到因为疾病原因导致病情恶化时,家属开始将矛头指向医生,而忽视疾病本身的严重性,尤其是当抢救无效时,由于传统观念中的“人都死了”作祟,常常导致道德甚至法律的底线被挑战。

而当病人被从鬼门关拉回来的时候,却还有一种声音是“这就是医生该做的”、“他们就是干这个的”、“这是他们的工作,有什么好感谢的”。

这部分人,你能认清救死扶伤是我们的工作,也请认清在医护人员尽力救治后,无论结果如何,尽最大努力救治了便问心无愧。你的指责,甚至你的暴行,都不是医护人员该承担的,这可不是他们的工作。

前段时间朋友圈刷屏过类似“善待外卖员”的文字,无论是转发还是评论里我好像都看到了全中国人民的善良,淼哥偶尔奢侈一把吃个外卖在拿到手时都会表示感谢。可也有时把一个病人救回来时,推出手术室时听不到家属的一句感谢。

虽然“感谢”不是必须的,我却时常思考这个问题,为什么很多人到了医院后善良就自动消失,戾气自动上线,为什么出现任何危险情况都认为是医生造成的而不是疾病造成的,医生救人只是在填补自己的坑?

讲这些,不是为了以后能得到一句“谢谢”,而是希望能看到的人能够好好想想,早点认清事实,医生和你是同一战壕的战友,我们的共同敌人是病魔,任何一位负责的医生都不会刻意让你处于一丝半点的危险当中,呵护你的生命是我们的使命,却需要你的理解与配合。


淼哥故事会


因为张大夫有一年ICU工作的经历,今天张大夫来说说这个话题。很不愿意提起,因为这段回忆不开心。

2008年我曾经在医院的重症监护病房(ICU)工作一段时间,记得那年的初夏,急诊科送过来一个16岁的少女,当时急诊科提前打电话汇报女孩病情说是女孩服毒自杀未果。接完电话我就想,是什么原因让一个花季女孩服毒自杀。半小时后急诊科就把女孩送到了重症病房。女孩给人的第一印象就是漂亮,虽然脸色煞白,但是难掩美丽。

就诊后我就开始询问患者病情,护士们开始给女孩脱衣服为进一步治疗做准备。女孩告诉我说因为爸爸老是酒后打妈妈,女孩长期不开心。因为中考以后女孩以全县第一的成绩考入当地重点中学,爸爸多喝了一点酒,酒后又打了妈妈。女孩很自责,觉得是自己给妈妈带来了痛苦。为了吓唬爸爸让他以后不再打妈妈,女孩服用了自家的农药——百草枯!因为百草枯这种农药并没有像敌敌畏那样表明剧毒,孩子只是想吓唬一下爸爸。当我听到她说她喝的是百草枯的时候,我的脚心就发凉,心里咯噔一下子!没错,百草枯是毒性最为剧烈的农药,通俗的讲服用后最终会导致人体肺脏变得不透气而窒息(学术上叫做肺间质纤维化),服用者九死一生,几乎没有幸存者。

女孩入院后第一天病情还没有明显恶化,她在这一天跟我说了她的很多理想,比如说报考清华大学,比如说以后让她的爸爸妈妈哥哥过上幸福生活。听了她的话之后,我的心里当时那个难受啊!可以说是无比难过,心如刀绞!随后的日子里,女孩的病情一天不如一天,最后女孩离世前的那一天拉着我的手不断的说:哥哥,我不想死,救救我。那一天我一天都不敢看她的眼睛,我的眼泪和鼻涕全部流到我的口罩里,那一天我的口罩一直是湿的。最后,女孩离世后家人接走女孩遗体的时候我都没有走出医生办公室,因为太难过了。这个女孩的案例是存在我内心最不想提起的一个病例,因为泛起心底的尘沙总是让人再次陷入悲伤。最后用一句话与大家共勉:人生已有很多无常,善待身边亲人朋友,珍惜已有美好生活!


张之瀛大夫


以下内容来自医生本人:

ICU病房里的患者的生命都是脆弱的,这个地方经常上演着生离死别,再加上ICU昂贵的观察费、仪器费、药物费,能支撑下去需要很大的心理和财力上的支持。

我见过,因车祸而躺在ICU的妻子,容貌已毁,失血过多,下肢可能终身瘫痪,丈夫在了解大体病情后就失去了联系,我们只能联系女方的家人,她的家人远在贵州,年迈的父亲千里迢迢北上得知女儿此时的情况也只能是独自哀愁,家里经济并不富裕,那几天,我经常见他蹲在ICU的门外,一蹲就是几个小时,后来因为经济问题,在脱离生命危险后带着女儿出院了,其实后面还有很多治疗需要进行,出院意味着什么,我也不敢多想。

我还见过,因心梗在ICU观察治疗的老奶奶,看病历知道她有两个儿子一个女儿,但孩子一次都没有来过,只有相伴多年的老伴每天过来探望,比起疾病的折磨,可能情感上的伤痛更令她绝望。

当然,我也见过刚做完大手术的老爷爷,生命体征很弱,但他的几个孩子全都在医院陪伴,每天都有一个孩子24小时在门外守着,他们说起来都是:父亲一个人把我们扶养长大,就是倾家荡产我们也要坚持。

我还见过,羊水栓塞术后的产妇,丈夫每天都会在手机里录很多音频,让护士放给妻子听,鼓励妻子一定要坚持,五天的危险期,丈夫的头发白了近一半。

怎么说呢,医院的墙大概比教堂听到了更多的祈祷,在这里,一切人性都体现的淋漓尽致。


春雨医生


各位回答,看了很痛心,我院发生的,就比较不那么和谐了。

前年,我院精神科来了一个酒精成瘾的患者,长期嗜酒,只要不喝就有戒断症状

他来就诊的时候,由于在家已经被家人强制戒酒了几天,出现了戒断症状,比较烦躁,不配合检查

精神科医生要他去做检查,在家人的身边,从楼上跳了下去。重伤,全身多处骨折

医院立即组织抢救,骨科,手足外科等科室进行了好几台手术

后来患者自己说是当时觉得有人追杀他才跳的楼。这是由于酒精中毒损害大脑出现幻觉。

患者术后由于伤势过重,在ICU治疗,这期间,病人及家属没有交钱,患者伤痊后,要求医院赔偿,并拒不出ICU

在近半年的时间里,一个有劳动能力的人,每天躺在ICU的床上,要护士伺候吃喝拉撒,真的是吃喝拉撒全包括,大小便都不下床。身边是各种危重病人,每天病房里灯火通明的抢救,他就这么赖了将近半年。

当然半年时间,他的酒精成瘾也成功戒了

因为自己喝酒,损伤了大脑,出现了幻觉,然后跳楼,我们医护人员全力抢救,救了命,治了病,你却要求赔偿,并长期占用珍贵的医疗资源

他觉得所有的错都是别人的,自己没有错,我们救你是错的,不救你也是错的

人性中的恶,不光在于放弃家人的生命,还在于把所有的错误都归结给别人,放纵自己。要求自己是老赖的标准,要求医护人员是菩萨。


钬激光


我是康骏朋,ICU医生,上班这么多年,见了很多家庭的悲欢离合。有感动,有无可奈何,有愤怒……


1、善哉?恶哉?

故事1

在搜寻素材时,无意间看到了2年前的这个图片,我跟家属谈话以后,家属在病情告知书上签下了如下几行字,“呼吸机、吸氧、打针、水、饭 放弃,以上放弃,不出院”。

一位老者被送进了ICU,因为病情严重,而且复杂,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患者病情逐渐趋于稳定,但是,后续需要更多的时间来康复,而家属,两个儿子,在商量以后,签下了下面的字。

而我作为医生,当时很想扇他们耳光,不仅不治疗,还不许给吃的,不许给喝的!畜生!

后来花了2个小时平复情绪,再找他们谈话,谈了将近2个小时,最后,两个家属终于同意继续治疗。后来,我还专门写了一篇文章,《原想揍他,最后还是被他感动了》

做出那样的选择,一定有苦衷。

如果,我们完全遵家属的意思,那我们也参与了谋杀。

所以,冷静的对待患者和家属,需要更多的耐心。

人性有弱点,但是更多的还是闪光点,就看我们是帮他们灭了那盏灯,还是帮他们重新点亮!

有时,‘恶人’心中的善的明灯,往往是被我们善人吹灭的……


2、什么是真爱?

故事2

一位70岁的老年男性,因为呼吸衰竭住进ICU,后来经过检查,发现是AIDS,追问患者病史,发现患者有几个姑娘,没有儿子,而大家都知道患者HIV感染病史。

经过几天的抢救后,患者病情依然危重,但趋于稳定,后来每天来探视时就见不到他爱人和女儿。

只有一个40多岁的中年男子来探视,每次探视结束时,总是依依不舍。有一次,趁护士不注意,这个男子不停的亲吻这个口里插着管的老者……什么是“真爱”?

故事3

还有一个大学生,很帅很有才,很开朗,但是很不幸感染了HIV,并因为呼吸衰竭住进了我们ICU,每天患者父母探视结束后,一个漂亮的姑娘来探视……直到最后病情好转,转出了ICU。

故事4

还有一位38岁小伙子,因为结核性脑膜炎昏迷住院,后来因为呼吸抑制,到icu插管用呼吸机辅助通气,这种疾病结果因人而异,但是致残率高。

我们在充分的向患者爱人介绍病情后,患者爱人坚持要积极抢救,要求一直坚持到最后,坚持到无能为力为止。

患者爱人每天探视时间都要来看看患者,不停的和患者讲话,鼓励患者快快好转,还把小孩的唱歌,祝福等录成视频来反复的给患者播放。

还时不时的邀请患者的好朋友,同事来和他说话,鼓励他……

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患者病情依然没有起色,患者自己的父母开始劝患者爱人,是不是可以放弃一些治疗,如果结局无可避免,要不就放弃,让患者安然离开。

但是患者爱人说:才治了一个月,虽然没有起色,但是也没有任何更坏的情况发生,我要坚持,不放弃,孩子还小,不能没有妈妈,也不能没有爸爸。

坚持不放弃!

3、什么是父母亲情?

故事5

一位19岁的小伙子,因为在网吧晕倒被人送到医院,后来发现是结核病,转到我们ICU,一直处于昏迷状态,初步诊断是肺结核,结核性脑膜炎,向患者父母告知病情以后,母亲掩面而泣,从此再也没有来探视了。

父亲隔几天来一次,每次来了就到床边,指着昏迷的患者破口大骂一顿,直到探视结束……费用也是能欠就欠,能拖就拖,最后,好像到现在都没有来结账。

故事6

还有一位常年在外打工的38岁小伙子,因为肺结核,乏力,回家休养。经父母反复劝导最终同意到医院看病,但是病情已经发展到非常严重的状态,双肺有2/3的肺部是可见的大块病变,人也很快进入浅昏迷状态,没几天,就发展到了呼吸衰竭需要呼吸机的地步。

转到我们ICU时,因为结核慢性长期的消耗,肌肉基本萎缩,皮下脂肪基本消耗光,身体的任何地方,随手一摸都是骨头,一张脸就剩下两只大大的眼睛,眼睛虽可以睁开,却没有任何交流。

后来经过2周的抗结核治疗,患者意识部分恢复,就停用了呼吸机。

每天老两口来探视,父亲帮患者活动关节,按摩肌肉,母亲就在床边一口一口的喂饭,虽然每口要等很久,也依然一口一口的耐心喂。

最后在icu住了3个月后,回家继续康复治疗。

最近还坐着轮椅来复查。

4、什么是不要脸?

故事7

又一次值班,半夜收到一个车祸伤患者,年轻男性,26岁,身上没有任何信息,没有身份证,只有一个手机,手机通讯录只有几个电话,还是炮友,微信也只有几个好友,也是炮友……警察调查后,查到了一些信息,孤儿,表兄弟联系不上……

这里特别强调一下,医院经常收到这些没有任何信息的人员,不管有没有人交钱,医院收到这种人,一般是经过绿色通道办理入院,积极抢救,而且所有的签字什么的手续,统统不需要。

但是,值班医生一定要及时上报科室主任和医务科,医务科会启动相关程序展开救助救治。

所以,任何人,请放心,在医院外晕倒,医院一定会积极抢救。

前提是,有人敢把你送到医院!

这个小伙子,在医院里,交警全程参与了抢救,但是抢救无效,法医和医生共同宣告了临床死亡。

过了很久,有两个中年男子来科室,声称是经过警察介绍,来办理这个小伙子的住院结账,接着指责医院没有积极抢救,然后说你们为什么不让肇事者缴费,为什么不留下肇事者电话,等等……

后来大家议论,抢救时,电话联系他们,希望他们来认人,结果还说不认识。现在有肇事者赔偿了,就有人来了,还指责医院没有尽力抢救!

5、什么是80后的无可奈何?

故事8

上图是夫妻俩儿同时感染流感,呼吸衰竭住院,下图是网络发布的,左边母亲,右边父亲。

80后多半是独生子女,将来面对双亲同时出现健康问题时,没有几个人能抗住。

如何应对这样的压力?大家细细体会!

6、到底有没有大爱?

故事9

一个22岁的小伙子,因为咯血,经过武汉市120送到我们咯血中心,发现不是结核性咯血,但是患者呼吸机气道出血不止,呼吸机不能维持氧合,值班医生请示主任,主任请示医务科,医务科请示院长,院长一声令下,不管有钱无钱,全力抢救。

最后使用了人工肺(VV-ECMO),经过ECMO+呼吸机+CRRT维持一周后,撤下了ECMO,陆续撤下了呼吸机,最终患者康复出院。出院时,还欠着医院15万的费用。

关于这个故事,可见我的头条文章:《如果蒙难,能得到谁的帮助?》

故事10

2017年1月11日,我们收到一个求助电话,兄弟医院有一个严重呼吸衰竭患者,病因不明,怀疑人感染H7N9禽流感,需要我们会诊。

随即我们专家从餐桌上急赴会诊,并协调120将该患者转到我们icu隔离病房,从此拉开了我们2017年的禽流感疫情战役序幕。下面视频是我们这次战役的一个缩影。大概需要20分钟。

\n

{!-- PGC_VIDEO:{"thumb_fingerprint": 10263263941896858409, "vid": "6ee407ab0c7c49b3872a0cbb0e7dd210\

重症医生康骏朋


ICU(Intensive Care Unit),即重症监护病房,是对各种危重病患者,运用各种先进的医疗技术与现代化的监护和抢救设备,对患者采取集中的加强治疗和护理,以最大限度确保病人的生存及随后的生命质量。

北京急救中心的救护车早在1985年就装备了包括除颤器、呼吸机等各种先进的监护和抢救设备,被称为“流动的ICU”,专门负责抢救各种急性危重症。从那时起,我就一直在这辆车上工作,直至退休。

记得20多年前一个夏天的上午,我奉命到广安门附近的白菜湾的一个农贸市场去抢救一个病人。

一路警报长鸣,蓝灯闪烁。到了农贸市场,只见围了一大群人,人们见我们到来,立刻闪出一条路,我和护士提着诊箱、心电图机、除颤器等,快步走进人群,只见一个40多岁的男子在地上躺在抽搐,双侧眼球上调,面色、嘴唇青紫,随即抽搐停止,全身瘫软。

旁边一个妇女蹲在地上,晃动着病人,一边带着哭腔的喊着:“你怎么啦?你怎么啦?”

我脑子里立刻闪现出几个字:“阿斯综合征”,随即打开除颤器,直接把两个除颤电极板放在病人的胸部——果然是室颤!

室颤,是心脏骤停的心电图!护士一见马上跪在地上进行胸外心脏按压。同时,我转动除颤器的充电旋钮指向200焦耳,并在电极板上涂抹导电膏,数秒钟后充电已满,我毫不犹豫地把两个电极板放在患者胸部,果断放电,只见患者身体抖动了一下,再看心电监护,屏幕显示窦性心律,除颤成功!整个过程也就用了10几秒钟。

患者随即清醒,抬头张望,我忙说:“别动,躺下!”

这时,不知谁带的头儿,从人群中爆发出一阵掌声,人们议论着:“急救中心的大夫真棒!”

我顾不得其他,马上告诉护士建立静脉通道。我为患者做心电图,心电图显示“急性广泛前壁心肌梗死”。我马上向在场的家属交代了病情,并说明我们会全力抢救,但也让她做好最坏的思想准备。

几个小伙子帮着把患者抬上救护车。上车后发现心电监护显示出现“室性早搏”,室性早搏随时可能恶化为室性心动过速,而室性心动过速就是室颤的前奏。

我马上对护士说:“静脉直接推100毫克利多卡因。”我又往液体里加了1000毫克利多卡因,利多卡因是救治室性早搏和室性心动过速的有效药物,以防止室颤的发生。

说是迟、那时快,心电监护又突然显示了室性心动过速,这又是要命的节奏哇!我再次抄起电极板,充电50焦耳,按下“同步”按键。

放电!再次转复为窦性心律,化险为夷。

于是,我决定马上为患者进行溶栓治疗,向家属陈明溶栓的好处与风险,并排除了禁忌症后,家属表示同意溶栓,并签了字。我们把尿激酶150万单位滴入了患者的静脉内,过了大约30分钟,只见心电图发生了令人兴奋的变化:原来抬高的S-T降低了,患者胸痛、胸闷的症状迅速消失了,通了,通了!我和护士高兴得相互击掌,家属也高兴得留下了眼泪。

围观的人们得知这一消息,再次一起鼓掌,又有人带头喊起:“感谢急救中心!感谢大夫、护士!”

这时,我特意下车向人们抱拳致谢。救护车开动了,人们还在朝着我们鼓掌、招手......

救护车载着生命的希望,安全、迅速地到了急救中心,我们直接把患者送入了CCU(冠心病监护病房),继续对病人继续更加科学、完善的救治。

后来,这位患者安全地出院了,继续他的生活......

其实,这件事对我们来说并不稀奇,我和我的同事们每天都在重复着这样的工作......

另外,我还想说,这位患者是十分幸运的,几乎当我们已经到达他的身边了,他才发生心脏骤停,被我们及时地挽救了宝贵的生命。然而,还有更多的患者就没有这么幸运了,他们没能等到救护车到来就已经心脏骤停了。当心脏骤停的时间超过4-6分钟,组织则发生不可逆的损害;心脏骤停的时间超过了10分钟,发生脑死亡而无可挽救。而救护车恰恰不能在10分钟内到达患者身边,失去了获救的机会。因此,我再次呼吁,开展全民学习急救知识,大力推广AED(自动体外除颤器)的使用,才能大幅度提高我国的心肺复苏成功率。

当您和您的亲人、朋友、同事一旦发生意外,请您在抢救患者的同时,不要忘记拨打急救电话——120。

120——永远是您生命的守护神!


急救医生贾大成


其实,医院本身,就是个观察人性的地方。不管是善良、美好与爱情,还是龌龊、卑劣与仇恨,在“医院”这个人性放大器的下面,被或光芒万丈、或冷漠无情的放大。

而ICU(Intensive Care Unit),即“重症加强监护病房”,作为医院花钱最多、离死神最近的地方,自然而然的成为“人性”最真实的宣泄口。

在日常正常生活中,因为来自外界的压力并不大,所以人们相对更容易做出理性的判断决策,更容易用理性战胜人性深处不理性甚至兽性的声音,而表现出相对和谐的行为。


然而,当挚爱,当朋友,当亲人因意外或重疾,不得不被收入ICU病房后。作为爱人、朋友、亲人,将迅速的面临这一生从未接受过的重压。这种重压主要表现在以下五方面:


  1. 患者离死神无限近,完全不确定意外或惊喜哪个先来,什么时候来;

  2. 每天“对生命的维持”以及“与死神的战斗”将产生巨额花费,而且这个数字对于许多人来说都无法接受;

  3. 这种每天巨额的花费不知道将持续到哪一天;

  4. “人财两空”四个字,会24小时不间断的,一直在你脑中回响,影响着你所有的决策与行为;

  5. 无法守在患者身边,每天仅有的短时间探视,看到的却是全身插满管子和电线的他/她。你会觉得这个你最亲密的人,突然间,那么陌生,你会觉得这一切是那么的不真实。



尽管我至今很幸运,没有座位家属体验过这种空前的压力;尽管我是个骨科医生并不是ICU医生,但从医11年,我手里经管过的太多进出ICU的患者。他/她们的家属在患者住进ICU的那段无比痛苦的日子里,非常希望从我这里得到哪怕一丁点的希望和安慰。

在与这些家属的深入交流中,我可以深切的体会到他们内心如深渊一般的恐惧,甚至绝望。那种急速而绝望的压力感、恐惧感,让当事者根本无法理性的分析,他们做出的所有决策,就是内心最原始的人性。


所以,


我在这里见过无数“孤注一掷”,不管结果如何,不管未来如何也要尽可能维持患者生命,给患者一次机会的家属。


我也见过,母亲躺在ICU里,儿女在家属谈话间谈论房产遗产分配以及遗嘱书写的细节,而老爷子在一帮木讷呆滞的一言不发。


我更见过爱人躺在病房里,另一半为了孩子和自己的未来,最后悄然离开,只剩下患者年迈的父母坚守在ICU门外。

每当患者躺在ICU里,患者的家属朋友困惑痛苦,希望从我这里得到保证、支持和意见时,尽管我不能给他们任何保证,但我会告诉他们“生命”作为这世间最珍贵的存在,值得我们去用所有砝码拼一次。


当然,并不是所有人都会这么做。


骨科医生路遥


医院是各种社会现象及社会矛盾的集中爆发地,尤其是ICU,动人心魄、啼笑皆非的各种悲喜剧天天在医院演绎,有灯光下爱心的眉眼如画;有黑暗中人性的斑驳陆离。

对于ICU的医生来说,目睹逝者之惨状,耳闻生者之悲声,无人能将自己置身于疾病之外,每当成功抢救一个病人,医护也会感受到一次劫后余生,他们最质朴的愿望,最大限度的挽救每一条生命。

而ICU的门外,是家属的焦灼等待,我相信大多数家属满怀善意,祈祷亲人痊愈。

但是,表象之下,有暗流浮动,当知道病人已经回天乏术时,家属们除了准备后事,也开始了对利益的精打细算。

讲一个故事吧。

我的一个病人,76岁的大爷,膀胱癌晚期。

大爷住在泌尿外科病房时,起初他的3个子女经常来看他,慢慢地,来的次数少了,印证了一句话:久病无孝子。

有一天下午,大爷上厕所时出现了意外,摔了一跤,头部与地面重重撞击,CT提示,蛛网膜下腔出血,很快大爷出现昏迷,请神经外科医生会诊,手术风险太大,死在手术台的风险是一半对一半,权衡利弊的结果,先送ICU。

送进ICU后,大爷的子女悉数到齐,他们忧心如焚的问医生:有没有清醒过来?

忧心如焚的原因,是大爷在成都旧城区有一套300多平方的老屋,面临拆迁,光是拆迁费,高达2000多万人民币。

大爷摔跤的第二天深夜,呼吸、心跳停止死亡。

作为大爷曾经的主管医生,ICU医生告知了我大爷死亡的消息,恰好是我值夜班,我赶去ICU,送大爷一程。

到了ICU,我看到了惊人的一幕,大爷的小儿子抓住大爷余温尚存的手指,溅上红色印泥,在一份遗嘱上按手印。

我摇摇头,满怀痛惜的离开。

金钱并不像平常所说的那样,是一切邪恶的根源,唯有对金钱的贪欲,即对金钱过分的、自私的、贪婪的追求,才是一切邪恶的根源。

这是大爷的小儿子在法律层面的铤而走险,原谅我的多一事不如少一事,我选择了沉默是金。

后来子女们经历了怎样的闹剧,我不care,据说另外两个子女不承认这份遗嘱的偏心和荒诞,开始了无休无止的打官司。

我们有谁看到从别人处所受的恩惠有比子女从父母处所受的恩惠更多呢?没有。但是,在巨大的利益面前,亲情变得一钱不值!


成都下水道


ICU是医生和死神搏斗最为惊险的地方,最凶险的病情、最高强度的抢救、最昂贵的费用。ICU医生一边要和死神进行殊死搏斗,一边要和患者家属努力进行沟通,两边都得足够努力!否则要么患者不幸离世,要么家属拳脚相向(哪怕病人病情好转)。

在ICU门口最常见到的,是家属们双手合十、低头虔诚地祷告,有的家属甚至会带了床铺来,直接守在ICU门口,等待医生最新的消息。每每看到这一幕,眼眶都会不自觉湿润,虽然看过很多了。这些家属往往是真心希望患者能够痊愈,对于医生提出的建议和方案,会全力配合,并且对医生非常尊敬。当然,也有的家属对医生持有怀疑态度,但是为了家人别无他法,对医生依然客客气气的。

有的家属气势汹汹地质问,治疗究竟需要多长时间?究竟需要多少费用?成功率究竟有多少?一定要拉着医生给个准确无误的回答!其实对于这些家属来说,更在意的是每天费用清单上的数字,病人的情况如何倒还是其次。把病人放在ICU抢救。不过是为了堵住悠悠众口。这种事情往往发生在儿子或女儿对待父母、丈夫对待妻子上。

人之初性本善还是人之初性本恶,这个探讨了数千年的问题,可能现在依然没有答案。人性,可能是天使,也可能是恶魔,谁知道呢。反正一个人的人性,在ICU能看得明明白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