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前婚姻考验道德,现在婚姻考验修行

从前的婚姻,我指的是至少是我父母的那个年代,五十年代的婚姻,或者更早一些,比如我外婆,三十年代的人,那时候的人们有着不成约定的概念“结婚就是一辈子”。

所以,即便在婚姻里经历各种大大小小的事,她们的婚姻都基本还可以续存。

比如我外婆的婚姻,持续到我外公去世,自然结束了她的婚姻生涯。

我相信外婆这辈子在她婚姻里感受到的不好大于好,虽然从没跟她谈过这个话题。

我只记得在她的婚姻里,我曾目睹外公类似“家暴”的行为,在外公追着打人的过程里,外婆是逃跑和躲藏的状态,直到外公“熄火”之后,她该做饭就做饭该干家务干家务,怎么一个忍字了得。

特别是外公患有气管炎,冬天的时候外婆还是在深更半夜之时起床为他煮开水或者是药。

我觉得外婆的日子不好过,可她从未提起离婚二字。

从前婚姻考验道德,现在婚姻考验修行

到了我爸妈的婚姻里,倒是听他们说过很多次离婚,可如今这俩人还在一起慢慢变老,越是老了越是相互依赖着。

关于妈妈的婚姻,用她自己的话来总结就是“能过就将就着过”。

可如今呢,人们脑海当中的道德观念不是没有,而是越来越弱了。

有人说一个社会的进步在某种程度上表现在离婚率上升,因为人们会更尊重自己的感受,而不是遵循应该如何。

我认为,如果说从前的婚姻考验的是人们的道德执行力,那么现在和以后的婚姻考研的应该是个人的修行力。

以前,在社会的舆论体系里,人们习惯去对应地找准自己的位置,把自己与大环境违背的部分隐藏或者压抑起来,用大家公认的道德水准来要求自己。

比如,电影《无问西东》里的刘淑芬,她有效借助了大环境的氛围给未婚夫施加压力之后就把婚给结成了。

现在,身边的人越来越能尊重自己和他人的真实感受了。

当你面对婚姻的问题时,他们会告诉你“你自己做决定就好”

而不是像从前一样遵循“宁拆十座庙,不毁一门亲”以及“劝和不劝分”的这些概念。

所以,再看电影《无问西东》里的刘淑芬,她这辈子实在是为难她自己,当初逼迫一个不想跟自己结婚的人结了婚,后来守着活寡不说,最后还搭上了自己的性命。

说到底,婚姻考验的还是人性。

从前婚姻考验道德,现在婚姻考验修行

曾经读过林徽因和梁思成的故事,有一段是关于选择,林跟梁说:“我可能爱上别人了”,梁回答“我尊重你的选择”,于是他们的婚姻继续前行。

所以,能否拥有一段好姻缘,除了我们常说的缘分在起作用,最重要的还是跟你自己有关。

我想,保住林梁婚姻的,是他们自己的人生境界。

梁思成没有把自己当成婚姻里的受害者,更没有去逼迫林徽因为他自己的感受负责,虽然我们完全可以假想倘若换了一般的男人,他们完全可能歇斯底里地喊叫“你无耻,我们都结婚了,你竟然还跟我说你可能爱上了别人……”

这就是男人跟男人的差距,正因如此他才配得上林徽因。

也正因如此,林徽因才再一次选择梁思成。

我想如今或者以后的婚姻,会越来越多地遵循“心甘情愿”的原则,而不是违心地维持。

越来越多的人可以理解,婚姻是我们一生中最重要的亲密关系,倘若这门功课不及格,会直接导致我们在其他方面挂科。

而好的婚姻关系,真正考验的是你自己的生命品质。

试想,倘若你的内心犹如冬日暖阳,你一定可以给出一份温暖,让身边的人依偎。

倘若你的内在有很多刀枪,身边的人总是被划伤……

从前婚姻考验道德,现在婚姻考验修行

人的本能就是渴求温暖和快乐,逃避痛苦的,所以,一段好的婚姻必然与自己的修行阶段有关。

而一段充满苦涩的婚姻,说到底,还是自己内在的问题,向外求终究不得。

爱情是美好的,婚姻同样是美好的。

所以,不如意的时候,我们不必质疑爱情和婚姻。

一份好的感情,取决于你的修行到了哪个阶段。

如果你的内在足够丰盈,哪怕遇到了不匹配的人,也是岁月无伤。

倘若,你的内在就像黑暗的沙漏,那么这个世界就不会存在对的人。

  • 香港阳光心理咨询中心

  • 深圳杨光在线心理咨询有限公司

  • 为社会各界企事业单位及个人提供专业、高端心理咨询、培训及企业EAP服务。

  • Add:深圳市南山区名商高尔夫球会C栋4楼

从前婚姻考验道德,现在婚姻考验修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