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人的眼睛是黑,心就是红的,当眼睛红了,心就慢慢变黑了

如果人的眼睛是黑,心就是红的,当眼睛红了,心就慢慢变黑了

每个人都有一段不为人知的故事,人性本是无的,像一张纸一样洁白无邪,不会有人无缘无故的去做坏事。

就像不久前自己曾看过的一篇新闻,一位儿子,将羞辱母亲的人刺死一样,兔子急了会咬人,善良的人被逼急了依旧会做出极端的事情。

而这种事情在世间常有发生。

2016年一位身在中国的母亲,曾在微博发过这样一句话:“我就是一死人,2016年3月就死了的死人,别和我谈什么素质、修养,想找骂的自便。”

如果时常关注热点新闻的,可能会想起来这位母亲就是江歌的妈妈,身在舆论的漩涡中心,江歌的妈妈承受着巨大的压力,并不像网上那般,人人都同情且支持这样一位母亲。

利益总是让人红了眼,让人不择手段,让道德底线被践踏,遮蔽了本有的良心,即便江歌的母亲已经够痛苦,依旧为了所谓的点击量,为了博取大众的眼球,而说一些不负责任的话语。

女儿被害,又被不雅的流言蜚语所攻击,巨大的压力之下,身为正常人都会做出保护自己的行为,反击也是一种。对于什么样的人就说什么样的话,面对别人的攻击,江歌的妈妈对于那些出言不逊的人,说了一些反击的话,却被以恶毒来形容。

难道一位单亲母亲,一位将毕生精力都放在女儿身上的女人,在面对女儿被害、被污蔑,一点反击的行为都不能有吗?

而与此相似的事情一直在发生,从未停止过,是谁把善良的人逼急,让温和的母亲变成坏人眼中的恶人呢?

只能说是现实!

某年某月,一位记者曝光某某油被报复致死。

某年某月,一位年轻人救助老人反被诬蔑赔偿巨款。

......

当这些事被放大后,整个社会的不信任感就逐渐的缺失,互联网的影响力,让人的信任感降低,进而影响自己的行为。同样见义勇为的并不会受到鼓励,反而伤害自己的利益,这是任何人都无法承受的,无私的人在这个社会理论上是不存在的,如果真的有,那这种人就是,不与任何人打交道,发生任何的交易行为,值得一提的是,情感也会发生交易,任何可衡量的因素,都可以作为自私的因素。

只不过这种自私并不是完全褒义或者贬义,换句话说,衡量自私的大小,就是相对于他人,他的行为给别人带来的好处和别人付出成本之少的关系,当两者成反向变动时,我们所谓的无私也就越大。

而互联网扩大的这些事实,则是影响了这种关系,或许时间那种传统美德的互助精神依旧占据大部分,但是就网络而言,不良的风气,已经逐渐在吞噬一些年轻人的理智,价值观也随之改变。

同样,某年某月,一位年轻男人,也可能是年轻女人被信任的人欺骗感情,作为有感情的高级动物,眼红是我们伤心或感动的条件反射,但是当这种经历过多时,伤心的事会逐渐让人对所信任的感情极不信任。

怀疑是每个人都有的,当这种疑心的因素越大时,代表着其背后所承受的不良背叛就越大,人的心是红的,所以热情是人天生就有的,只不过侧重的方方面面不同,有的人对事业热情,有的人对情感热情,每个背后都有因素,对事业的人渴望成功,对情感的人依赖于交互,我们不追究太深,但是这种行为的背后,都是为了让自己更快乐的生活。

但现实不如人意,事业不会一帆风顺,感情不会天长地久。这个世界上唯一不和你计较得失的,恐怕就是父母了。哪怕是兄弟姐妹在利益上有冲突时,大多也会保全自身。

而那些极度自私的人,往往会索取,当伤害自身利益,或者衡量自己未来利益的情况下,总会去伤害一些人,这些人最终会成为牺牲者,但是不可以说话,因为这是每个人所经历的现实,现实就是保全,同样也让一个人的心慢慢变黑,没有完全红的心,也没有完全黑的人,但是正是这种说黑不黑,说红不红的心,最为折磨人,他们经理过欺骗,不在轻易相信,他们偶尔也会善良,他们会伤害那些不重要的人,也会极度疼爱自己的亲人。

在此,希望所有的人能够保持本心,也希望不要引导更多的人堕落,伤害他人的同时,只会黑化自己,该还的迟早要还不是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