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陽下沙、勾兌、貯存……這些詞在茅台酒生產中是有特殊含義的

端午踩曲、重陽下沙、勾兌、貯存……這些在茅臺酒生產中常用的詞,想必茅粉多數聽過,可你真的知道這些詞的特殊含義嗎?

1、端午踩曲

重陽下沙、勾兌、貯存……這些詞在茅臺酒生產中是有特殊含義的

在茅臺生產工藝中有著名的“三高”,分別為高溫制曲、高溫堆積發酵、高溫餾酒。

高溫制曲是茅臺酒大麴在發酵過程中溫度高達63℃,端午是制曲的最佳季節,此時夏季氣溫高,空氣潮溼,適於所需麴菌的繁殖和抑制雜菌生長,對高溫大麴極為有利。

2、重陽下沙

“沙”是茅臺酒製作原料本地糯高粱的一種說法,顆粒小,飽滿,呈醬紅色,所以看起來像沙子一樣,當地人都稱其為“沙”。

每年重陽節左右,赤水河河水渾濁變為清澈,水質是一年最好的時候,清澈見底,茅臺本地高粱也快成熟,各種釀造環境具佳,此時開始茅臺酒的第一次投料。

3、勾兌

茅臺酒基酒酒精適中,生產時摘酒分別為52%vol~57%vol,成品酒酒精濃度在53°vol。

茅臺酒勾兌分為小型勾兌和大型勾兌,茅臺酒的勾兌完全是以酒勾酒,不添加其他任何成分。

4、貯存

茅臺酒貯存時按酒型貯存,基酒車間生產的1~7輪次酒入庫後,經感官評定分香級、等級後,按不同等級、不同輪次,入庫裝壇分型貯存。

輪次酒必須經過三年以上的貯存才可進行勾兌。勾兌檢驗合格後,還要存放半年才能包裝出廠,前後時間加起來,最短也要經過五年時間。

5、包裝

茅臺酒的包裝經歷了從手工操作到半機械化、半自動化、自動化的發展過程。至2004年12月,新生產區茅臺酒2萬噸包裝車間投入生產,實現了從洗瓶、灌裝、壓蓋貼標到噴碼的全自動化生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