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專家揭祕蘇聯核武研究真相 曾參考美國公開出版文獻

俄專家揭秘蘇聯核武研究真相 曾參考美國公開出版文獻

俄羅斯《莫斯科共青團員報》5月30日發表了題為《“呈給斯大林的原子彈模型在克宮散架了”——核工業歷史學家揭秘蘇聯核武研究真相》的報道。

蘇聯研製原子彈的始末一直籠罩在濃重的歷史迷霧之中。最主要的謎團包括:蘇聯通過間諜竊取了美國研製原子彈的機密情報;很多人認為,蘇聯的核項目始於1945年,杜魯門在波茨坦會議期間告訴斯大林美國造出了“一種殺傷力巨大的武器”。真是這樣嗎?我們找到了對該話題最有發言權的人——核工業歷史學家根納季·波尼亞諾夫。

祖國是否會記得這些為核研究付出健康代價的英雄?他們大多數都不為人所知。根納季·波尼亞諾夫也已經“隱身”30年了。他的視網膜被射線燒傷。帶走他視力的命運給了他長壽:他已經81歲了。這名老兵如今住在庫爾恰托夫研究所附近的一個狹小公寓裡,依靠每月1.7萬盧布(1美元約合61盧布)的微薄退休金過活。這是祖國核工業發源的“聖地”:就在這片地區,從帳篷和軍營開始,然後是現代化實驗室,漸漸錘鍊出我們的核盾牌。

學教育史和物理的波尼亞諾夫在26歲進入蘇聯中型機械製造部檔案館工作。很快他就被委以重任——整理核工業的所有文獻。

“我到工廠去檢查,”波尼亞諾夫回憶說,“分配給我的都是最‘髒’的活,例如檢查代號‘車里雅賓斯克-40’、‘託木斯克-7’、‘克拉斯諾亞爾斯克-26’的工廠。我不是坐辦公室,而是巡視生產核武器的車間,遇到過好幾次輻射超標。我們只求把文獻整理得‘漂亮’,沒想過健康問題。我甚至用手碰過原子彈。”

一段時間之後,波尼亞諾夫開始在地鐵裡昏倒。醫生說他必須離職,不然就會雙目失明(不過21年後他還是雙目失明瞭)。他在30歲那年,也就是1967年,決定離開。但是中型機械製造部科技司司長鮑里斯·波茲尼亞科夫向他提出了一個無法拒絕的建議:撰寫關於核工業歷史的多卷本著作。波尼亞諾夫答應了。

這位老人說:“你問我文獻的事兒?我自己就是文獻。我們所有的文獻都是機密。我想揭穿一個彌天大謊。到處都有人說,我們的原子彈是偷來的,我們自己的科學就是零。還有人說,我們的一切都是從美國人那裡偷來的。這全是胡說八道。”

俄專家揭秘蘇聯核武研究真相 曾參考美國公開出版文獻

波尼亞諾夫記得,曾主管核項目事務的蘇聯部長會議副主席米哈伊爾·別爾烏辛在一次會談裡親口向他講述了核項目誕生的經過。

別爾烏辛說:“1942年,我拿到了一批間諜文件,似乎與什麼‘鈾彈’有關。我找來物理學家約費和基科因一起參詳,同時立即起草了1942年9月28日由斯大林簽署的國防委員會決議草案。”

公眾長期以來對這份印有“絕密”標記文件的存在一無所知。上世紀60年代,波尼亞諾夫在保密檔案中找到了決議原稿。決議直到很多年後才被公開。

該決議題為《關於鈾工作的安排》。約費院士被指定為主要負責人,後來他辭任,並推薦伊戈爾·庫爾恰托夫代替自己。

決議第一段是這樣寫的:“責成蘇聯科學院(約費院士)重啟關於通過鈾核裂變使用原子能可行性的工作,並在1943年4月1日前向國防委員會提交關於製造鈾彈或鈾燃料可行性的報告。”

實際上,蘇聯從1938年就開始研發原子彈,成立了由院士謝爾蓋·瓦維洛夫擔任主席的原子核常設委員會。其中一個工作方向就叫“鈾彈”。這項工作因戰爭而中斷。

“有情報稱西方正在研究鈾,於是別爾烏辛受命在蘇聯組織類似的工作,”波尼亞諾夫說,“因此我們將9月28日定為核工作者日。蘇聯核工業誕生於1942年。”

“獲取的情報當然有用,但1945年在美國公開出版的《用於軍事目的的核能》用處還更大些,”波尼亞諾夫很肯定地說,“該書的兩位作者覺得自己的做法獨一無二,沒人能重複,就把一切經驗都寫在書裡了。”

波尼亞科夫說:“我記得與庫爾恰托夫共事的好幾個人講過的故事。庫爾恰托夫坐在那裡寫寫算算,結束計算之後,開始看貝利亞交給他的資料,然後自言自語地說:‘看看克勞斯·富克斯(德國物理學家、蘇聯核間諜)搞來的材料裡是怎麼說的?對,對,全都吻合。’”

波尼亞諾夫笑著說:“這又是一個謠傳,說把一個正在進行核反應的鈈球運到克里姆林宮,交給斯大林,他還捧在手心裡看。純屬無稽之談。那可是放射性物質!”他說,“誰會把原子彈帶到克宮?給斯大林看的不是成品,而是木製模型。模型還被人不小心碰掉了,零件散落四處。隨後人們在辦公室裡花了整整兩天找一個不知滾到哪裡的秘密零件。”

俄專家揭秘蘇聯核武研究真相 曾參考美國公開出版文獻

記者請波尼亞諾夫談談德國是否對蘇聯研發原子彈有貢獻的問題。眾所周知,二戰結束後,數十名德國科學家被帶到蘇聯。他思索了一下說:“德國人的情況是這樣的。1945年5月2日,柏林還處在戰火中的時候,後來成為院士的列夫·阿齊莫維奇、伊薩克·基科因、尤里·哈里頓穿著上校軍服潛入柏林,目標是找到德國核項目的專家和鈾。這是基科因跟我講述的。美國人也實施了類似行動,而且他們的收穫更大。一位藏身磨坊的德國專家被我們找到了,後來他就得了個綽號‘磨坊主’。他就是尼古勞斯·里爾。”

“德國當時不產鈾,”波尼亞諾夫說,“他們用的是捷克的鈾。蘇聯地質學家在德國發現了鈾礦。美國人不知道蘇佔區有鈾礦。我們的地質學家彼得·安特羅波夫找到了,說:‘在這裡挖!’立即就打了一口半公里深的礦井,建立了一個開採加工廠。從德國人那裡發現了62桶呈黃色粉末狀的鈾化合物,也就是說它甚至不是金屬的形態,還有一個帶孔的鋁罐。他們計劃用這個罐子造出一顆原子彈。德國人有個初步設想,認為他們可以將鈾注入鋁罐,將鋁罐掛在飛機上,從城市上空投擲下去,讓它爆炸。這就是他們當時的水平。所有關於德國原子彈的討論都是虛張聲勢,他們離造出原子彈還差十萬八千里呢。”

波尼亞諾夫還回顧了當時國防工業組織者鮑里斯·萬尼科夫就第一次氫彈試驗召集的會議:“從德國運來的幾位物理學家也參加了會議。里爾說:‘我們也有功勞。你們用的是我們的鈾。’蘇聯專家扎韋尼亞金答道:‘我們把你們的鈾清理了6遍才能用。’德國專家的作用微不足道。儘管如此,他們也獲得了很多獎賞。里爾被授予社會主義勞動英雄稱號。”

蘇聯核項目的參與者也得到了相應的獎勵。設施齊全的別墅、汽車、頭銜、金錢獎勵和各種福利……不過,很多福利不久就被赫魯曉夫撤銷了。

喜歡的朋友可以添加關注哦,小編會定時給大家更新精彩的內容,並且會在粉絲中抽取粉絲髮送一些福利。 (以上圖片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留言刪除)

俄專家揭秘蘇聯核武研究真相 曾參考美國公開出版文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