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曾經歷,怎能體會?

近來,我越來越不願意寫一些關於情感類的文章了,總覺得自己是在以個人的觀點來要求讀者苟同。可是,關於感情我還未曾捫心自問是否真的懂?既然不懂也沒有親身經歷,哪裡能得出那些冠冕堂皇的經驗來書寫成篇來說與讀者聽?細細回想,人生百態,而我還僅是一個未曾涉足江湖的在讀少年郎,思緒尚未明確,三觀尚未健全,我所能體驗到的也只是這千姿萬態情感變化中的冰山一角,怎敢求與常人苟同?


我曾想去看《前任三》和近期風波未定的《後來的我們》,但是後來我又決定不去看了。電影中關於愛情的文藝片不比那些科幻片、倫理片、恐怖片等等影片,用粗狂但不失溫情的角度來敘述人生的哲理,讓我們的大腦在沒有壓力的情況下去接收電影所傳達的關於生活的喜怒哀樂,而愛情文藝片卻是用一個人的故事來講述一群人的情感,可是這個世界太大了,每天都會有許多人分手,戀愛。可能分手的原因各不相同,但是結果卻都是一樣,所以最後總能引起觀眾共鳴的永遠都是那幾個經典的鏡頭。


在愛情裡,誰沒有做過幾件瘋狂的傻事想作為天長地久的證明?明知道沒有結果可是卻還是不甘心的想放手一搏,以為自己會是被時間放過的幸運兒,可是卻不明白時間放過了你並不代表生活不會苛待你。思維中的代入感總讓我們以為自己就是故事裡的人,可是演戲就是演戲,無論多像永遠都是假的,逝去的曾經無法複製,山寨品的粗糙製作帶給我們的卻是短暫性的情感麻醉,過後便是無盡的空虛,以及一種滿滿地悔意感,就像有網友戲謔:《前任》和《後來的我們》一起綠了現任;想要分手卻不知如何開口,就一起去看看《前任》和《後來的我們》。得到時不懂珍惜,失去了才知道珍貴,想要重新開始,可是卻忘記了人生只有直播,沒有彩排。

現在手機碎片式閱讀越來越流行,我們每天看似可以獲得很多知識,但是我們卻很難分辨出這良莠不齊的文章中哪些是值得自己深思的,哪些只是作者以 自己的觀點強行給我們的大腦灌輸的毒雞湯,對於三觀尚未健全的我們來說,如果不經意間被某個看似很對實則卻是妄論的觀點洗腦,那麼我們可能就會失去自己的判斷力 ,盲目地去苟同那些所謂正確的真理,就會錯過許多的美好。感情上的酸甜,生活中的苦辣,唯有親身經歷才能體會其中滋味,別人吃過的,再好吃,到了自己的嘴裡也是變了味兒的。


措不及防地又給你們強加了我的觀點,我也是很無奈,思緒有些偏了,可是我還是覺得如果我們不曾經歷別人的生活,卻讓別人的觀點來干涉自己的生活確實是一件很傻很傻的事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