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学之宇宙的本原——中国完人

气学之宇宙的本原——中国完人

气是宇宙的本原

气论认为,气是最根本的存在,在天地形成以前,气已存在,并由气演化 出天地。

《灵宝无量度人上品妙经》说:

气者,未有天地阴阳之先,真元万化之祖,道之妙感也。其气非色、非形、非有、非无、不隶阴阳,不属五行。能生能化,能成能实,为道之 神用。故刚于金石,清于水玉,大于虚空,长于上古。内凝至精,造立混 沌,下逮万类,此气为始。其谓之氤氲恍惚者,气兆于形端,质陶于太素,作天地之妙本,名曰一气。

混沌之中,上气无色,下亦无渊,中乃洞虚,炼炁成天。天上天下,无豳无冥,无形无影,无极无穷。溟津大梵,辽廓无光,气炼赤明,运度 自然,气炼成有,云霞雾烟。

道教经典中谈到气的内容较多,上述两条可看作是对气的全面规范,对气 的体性象用都做出了说明,但也有不少论述,在谈到元气生天地之事件中,往往多有神仙掺杂其中。然若细究之则可发现,出现的神仙是由气而生。

《文昌 大洞真经》就有“万炁生万仙”、“万神万炁仙”的说法。

《老子想尔注》中说:“一散形为气,聚形为太上老君。”唐朝著名道士成玄英则更直截了当地 说:“玉皇,精灵爽利之炁也。”可见道教所称之创世神仙,只是气的托名而 已。后世道家仙门享有盛誉的黄元吉谈元气就剔除了神仙的参与。

他说:

大道无他,一而已矣。一者何?即鸿蒙未判之元气。混沌未开之无 极,生成万物之太极。要之元气无形,谓之无极;万物皆从无极而有形,实为天下之根,谓之太极。

天地未有之先,原是虚虚无无,鸿鸿蒙蒙,一段氤氲太和之气。酝酿 久之,气化充盈,忽焉一觉而动,太极开基矣。动而为阳,轻清之气,上浮为天;静而为阴,重浊之气,下凝为地;天地开辟而人物滋生,芸芸万姓。

儒家气学大家王廷相说:

天地未形,惟有太空,空即太虚,冲然元气。气不离虚,虚不离气,天地日月万形之种皆备于内,一氤氲萌孽而万有成质矣。是气也者,乃太 虚固有之物,无所有而来,无所从而去者。

元气之上无物,不可知其所自,故曰太极;不可以象名状,故曰太虚耳。

太极之说,始于“《易》有太极”之论,推极造化之源,不可名言,故曰太极。求其实,即天地未判之前,大始浑沌清虚之气是也。虚不离 气,气不离虚,气载乎理,理出乎气,一贯而不可离绝言之者也,故有元 气即有元道。

嗟乎!元气之外无太极,阴阳之外无气。以元气之上不可意象求,故曰太极;以天地万物未形,浑沦冲虚,不可以名义别,故曰元气。

王氐在论述元气时,结合了太极而言,强调太极就是元气,即浑沌清虚之气。

佛教认为宇宙万物,都是虚幻不实的,故无生天地万物之元气的地位,但 中国佛教徒在和道教徒辩论时,不得不对气有所表述。唐朝释宗密说:

空界中大风,即彼混沌一气。故彼云:“道生一也。”金藏云者,气 形之始,即太极也。雨下不留,阴气凝也。阴阳相合,方能生成矣。

然所禀之气,展转推本,即混一之元气也。所起之心,展转穷源,即 真一之灵心也。究实言之,心外的无别法,元气亦从心之所变,属前转识所现之境,是阿赖耶相分所摄。

而较早的傳翥(傳大士)则有近乎道的论述:

“有物先天地,无形本寂 寥,能为万物主,不逐四时凋”,

为后世主三教合一之释道所传颂。

气学之宇宙的本原——中国完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