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道之人不悟真,只爲從前認識神

學道之人不悟真,只為從前認識神

“所以任物者謂之心,(反映事物的功能在心)

心有所憶謂之意,(心中對過去事物的回憶叫意)

意有所存謂之志,(回憶過去,把它保存在心裡並貫徹下去叫志)

因志而存變謂之思,(由這個念頭,隨之發生變化叫思,即思考)

因思而遠慕謂之慮,(思再向周圍擴展,又細又廣闊叫做慮。粗為思,細為

慮)

因慮而處物謂之智。(經過考慮以後再處理事物叫智)”

道教不像佛教對名詞概念都予以詮釋,而是注重其實際應用。所以對很多名詞、概念的含義多有含混不清之處。意識一詞,不見諸道家典籍,與其相類者,有元神、識神、真意,下分述之。

1.元神:《脈望》中說:“何為元神?內念不出,外念不入,獨我自主,謂之元神。”《黃庭外景經——石注》中說:“元神者,心中之意,不動不靜之中,活活潑潑時是也。”它是與生俱來的,一切精神活動都建立在元神的基礎上。

2.識神:指後天建立的思維精神活動(包括各種情緒的產生)。

3.真意:《伍柳仙宗》中說:“蓋元神不動為體,真意感通為用,元神真意本一物也。言元神亦可也,言真意亦可也。故真意即虛無中之正覺,所謂相知之微意是也。”我們認為兩者實際上不能劃等號。元神、識神、真意,三者的關係中,識神借元神之靈知以為用(意賴神而動),

元神淹沒於識神之中。在一定意義上,識神是元神的具體體現,識神中寓有元神。當識神寧靜時,元神之性即可顯露。能感知到“元神之性”的意識活動,不同於一般的意識活動。稱之為“真意”。古人認為元神、識神是對立的,認為元神是修道之本,識神是生死之由。景岑曾說:“學道之人不悟真,只為從前認識神,無量劫來生死本,痴人喚作本來人。”

學道之人不悟真,只為從前認識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