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梁茶:在創新中煥發生命力

浮樑茶:在創新中煥發生命力

工人用採茶機採收茶葉

江西是茶葉大省,傳統的採茶時節一般是在清明節前後。然而,在這個時節,記者卻在浮樑縣看到,一些茶葉基地的工人們正在用機械採茶。

浮樑縣的茶葉歷史悠久,早在漢代就有人採集茶葉,到了唐代,浮樑製茶進入鼎盛時期。據《元和郡縣圖志》記載,唐元和八年,浮樑每年出茶七百萬馱,納稅十五餘萬貫。浮樑,一度成為當時茶葉的主要產地和集散地,茶葉貿易把浮樑經濟的發展推上了一個新的臺階。唐代詩人白居易將浮樑茶葉貿易的盛況寫進了他的長詩《琵琶行》中,“商人重利輕離別,前月浮樑買茶去”,浮樑茶與詩歌一起傳頌至今。

浮樑茶:在創新中煥發生命力

浮樑茶園

歷史悠久的浮樑縣茶葉基地是怎麼做到春、夏、秋三季都能採茶,四季都能生產茶?“四季茶”對江西茶產業有著怎樣的影響?《中國綠色時報》記者走進浮樑縣採訪了企業負責人、茶農。

走進有著“中國第一生態茶園”之稱的新佳茶園,只見“茶成園、樹成行、路成網、溝相通”,美麗的茶園讓人感到一絲清涼。工人們正在用採茶機收割茶葉,幾分鐘就收割完一排50米長的新茶葉。當地村民王春發告訴記者:“我們採茶每天150塊錢,時間長達一星期,一年可以採摘3-4次。”

浮樑茶:在創新中煥發生命力

浮樑茶園

同行的浮瑤仙芝茶葉公司基地負責人吳水前告訴記者,他們茶園目前已實現了機械化採摘,而且春夏秋都可以採摘。目前,基地3000多畝茶林全部通過了歐盟BCS有機認證,公司國外年訂單近1億美元,在國內60多個城市建立起強大的銷售網絡。

“傳統的江西茶葉生產模式,就是春茶一季生產,只採春茶,夏秋茶就不要了,就讓它老在樹上,這樣農民的效益不能得到有效提高,另一方面導致資源的浪費,不利於茶葉企業做大做強。10多年來,我們致力於改變這種生產經營的習慣,調整產品結構,改變經營模式”,新佳茶園基地負責人吳水前說,春季綠茶使用手工採摘方式,按照名優茶來精心製作,而夏秋季茶使用機械採摘方式,按照大眾化的需要來生產的,冬季可以做精深加工。

浮樑茶:在創新中煥發生命力

浮樑高山茶園

“一芽二葉標準採茶工資大概是每斤15塊錢。一芽一葉可能在每斤50-60元。”浮樑縣林業局局長李勇解釋說。“茶葉作為經濟作物比較特殊,越採越發,它的萌芽能力特別強。”

三季採茶,機械化操作,這種新模式會不會影響茶葉的品質呢?

浮樑茶:在創新中煥發生命力

工人用採茶機採收茶葉

江西省茶葉協會會長黃光輝認為:“ 三季採茶、四季生產,帶動了浮樑縣大宗茶的生產和加工,產量增長了15%,市場銷售也實現新突破,出口茶銷售量預計增加500噸左右,佔去年外貿茶總量的近20%。”

那麼,這種品質與產量可以兼顧,農民又可以收入翻番的種茶產茶模式能不能在全省推廣呢?

浮樑茶:在創新中煥發生命力

工人用採茶機採收茶葉。 (鍾南清 攝)

浮樑縣林業局局長李勇認為,目前並不適合大面積推廣。“浮樑縣是紅茶產區,與茶產業發展歷史的演變有關,雖然現在走高檔茶路線,但還保留了浮樑縣每個鄉鎮都有大眾茶的生產能力、加工水平,而其他縣想做到這種程度很難。浮樑生產茶的經驗很好,但是不可全省照搬、要因地制宜。”

雖然,浮樑的經驗不便在全省推廣,但在發展茶產業方面的探索和創新卻值得全省學習。有了這種鍥而不捨、努力奮發、創新創業的精神,浮樑人一定能重振浮樑茶葉的輝煌,重塑江西名茶品牌。“目前來說,浮樑縣裡15萬多畝茶園實現這種運作模式佔到1/3。將根據市場的需求做適當的調整,在名優茶銷售情況好的情況下,就適當把名優茶的產量提高;市場疲軟的情況下,就可以多采大眾茶,提升大眾茶的產量。”

浮樑茶:在創新中煥發生命力

浮樑茶園

歷史上的浮樑,享有“瓷之源、茶之鄉”的盛名。今天,浮樑茶從歷史中走來,在不斷創新中探索出三季採茶、四季生產的市場新路,讓這個老品牌重新煥發了生命力,讓更多的老百姓可以喝到價格實惠的浮樑茶,也讓浮樑茶產業成功轉型,不斷挺進歐美市場。江西的茶產業不妨多學習借鑑浮樑茶企突破傳統、勇於創新、藉助科技手段改進產茶的做法,讓茶品牌更適應市場,更贏得百姓口碑。

浮樑茶:在創新中煥發生命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