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就算治不好,起码也治不坏?

说起中药,现在广泛存在着一个观念,觉得中药就意味着纯天然、无毒副作用。很多人认为,吃中药非常安全,“就算治不好,起码也治不坏。”真的这样简单吗?《健康加油站》联合市医院管理局药事处推出“解决您用药中的隐患与烦恼”系列节目,邀请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地坛医院药学部主任药师高燕菁,跟您说说;不要以身试险,乱用中药也致命。

中药,就算治不好,起码也治不坏?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地坛医院药学部主任药师高燕菁做客直播间)

真的这样简单吗?

先来看【一个真实的故事】

北京地坛医院曾经收治过一例误服中药引起药物性肝损伤的病例。患者是女性,58岁,入院前三个月前曾出现腹胀、食欲差,总觉得累、乏力的现象。在当地医院检查各种肝炎病毒标志物,都是阴性;做了B超,提示肝硬化伴大量腹水,肝脾肿大,被诊断为肝硬化。经过治疗,症状不见好转,反而逐渐加重,于是家人带着患者到北京地坛医院就诊。

医生了解病情后很是不解:该患者的肝损害很严重,但这么短的时间内得肝硬化,不太可能;而且通过补蛋白、利尿等治疗也不见效,基本可以排除不是肝硬化。

那么,到底是什么原因引起这么严重的肝损害?

医生们开始寻找线索“破案”。临床的医生找患者仔细了解,问“生病前吃没吃过什么保健品”?患者这才想起,“听说‘三七’能强身健体,生病前两个月吃过自己种的‘三七’。”

后经过中药师的鉴别调查,这位女患者服用的“三七”,不是药典收录的三七,而是与三七有相似疗效的植物——菊三七,也叫做土三七。

三七属五加科人参属,以根、根状茎入药,无毒,是名贵中药材,可散瘀止血、消肿止痛,用于咯血、吐血、便血、外伤出血、胸腹刺痛、跌肿痛等,被历代医家视为药中之宝。

而菊三七则是菊科千里光族植物,它和三七完全是不同的药物。两者虽然均有散瘀、消肿止痛、清热解毒功效,但来源于不同科目,更重要的是毒性不同。菊三七含有吡咯烷生物碱成分,能造成人的肝脏损伤。且目前没有特效疗法,一旦过了急性期,肝损害常无法逆转,死亡率很高。

这下医生们心里有谱了。进一步进行B超、病理一系列检查,最后的诊断也证实了医生的判断:患者得的不是肝硬化,而是一种叫肝窦阻塞综合征的少见疾病。

令人惋惜的是,肝窦阻塞综合征这种病预后相当差,患者的肝损害严重,只有进行肝移植才可能赢得一线生机。

中药,就算治不好,起码也治不坏?

由此可见,中药也存在毒副作用。

其实,在西汉之前,一切药物都是以“毒药”为名称,中国最早的医学专著《神农本草经》中,古人就已经对药物做出了毒性分类。该书记载药物达三百六十五种,按药物功效的不同分为上、中、下三品。上品滋补强壮,延年益寿,可以久服。中品治病补虚,当斟酌使用。下品,祛寒热,破积聚,治病攻邪,多具毒性,不可久服。

在中药的传统观念中,也是以偏性的强弱来解释有毒、无毒以及毒性大小的。毒性作为药物性能之一,是一种偏性,以偏纠偏也就是药物治病的基本原理。从这个意义上,中药的毒性其实也就是它得以治疗疾病的原因。只要能够把握住药性的强弱,就能够让它有效地治疗疾病。如果任意滥用,乱役药石,同样亦会发生毒副作用。

在本文上述的那个病例中,三七属于珍贵中药,只在云南、贵州的气候和土壤环境里才能够生长。而菊三七便宜,容易生长,自己栽种非常方便。因此在我国一些山区、农村广为栽植,常作为活血、消肿、跌打损伤、止血的偏方使用,由此产生的伤害事件时有发生。

现在网上有很多卖三七的网站,很多患者都是从网上购买三七或者三七粉,药品真假无法辨别,给患者健康带来了隐患。因此选择三七粉时,一定要到正规药店购买,购买时首先看它的颜色,正常的三七粉颜色不白也不绿,呈白绿色又带一点点黄色,如果颜色泛绿泛白都不正常。

一些常用的中草药,使用时要讲究剂量,若药量过大。同样也会导致副作用。如甘草,药性平和,能调和诸药有健胃之功,具有补中益气,泻火解毒,缓和药性,和中缓急之效。但若无故久服,就能影响脾胃气机,有碍消化功能;大黄用量过大或时间过长,可引起食欲减退、胃痛、腹泻等消化道的副作用。

综上所述,祖国中医药博大精深,在疾病治疗、日常保健中也发挥着重要的使用。但我国幅员辽阔,各地气候不同,物产丰富,中药品种繁多,产地广泛,类同品代用品繁多同名异物现象很多,毒性不一,误用后可能会贻误病情甚至带来严重后果。

当然,如果中药的“毒性”如果控制得当,甚至能够治疗顽疾。但是为了避免出现严重的毒副作用,使用有毒性的药物前,一定要先与医生沟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