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北海買房會有哪些風險?

北海是南方沿海城市,受自然環境影響房子稍微有點兒特別。2017年北海樓市火爆,調控措施也接連出臺,看房需要考慮的問題也額外多了一點。那麼,2018年北海購房需要注意哪些風險?


風險一、籤不了購房合同

開發商不能自行製作購房合同。在北海必須要登錄交易中心繫統生成購房合同,然後再打印出來與購房人簽訂。

籤不了購房合同,更準確地說是“生成不了購房合同”。

1、北海目前規定非本市戶籍的只限購房一套。如果你在北海名下有房,需要換他人名字買房。

2、如果購房價格高於樓盤備案價格,生成不了購房合同。按規定備案價格需要在售樓中心公示。找不著,問置業顧問。

3、如果看中的房子,開發商以前已經和別人簽訂購房合同並且進行了合同備案。需要滿足4個條件才能生成購房合同:a. 開發商成功申請撤消了合同備案;b.開發商已經完成了房屋的不動產初始登記;c.你的購房價格不高於樓盤備案價格;d.你的購房價格不高於上次合同備案價格。

4、如果開發商已經將土地抵押,交易中心網站可能會顯示“限制出售”,生成不了購房合同。所以購買土地已抵押的房子需要問清楚能不能籤合同、何時可以籤合同。

5、沒有預售證的房子生成不了購房合同。有開發商也許信誓旦旦表示立即很快就能拿到,但官方目前審核很嚴格。

注1:購房合同很難當場生成。通常是先簽認購書,待合同生成後再通知或郵寄購房人簽訂。

注2:北海中介帶看非常普遍,跟著中介看房沒問題而且還能省事省力。但為確保資金安全,建議簽訂認購書和支付購房款項都在售樓中心、跟置業顧問對接操作。

注3:能不能生成購房合同,目前受政策影響很大。未來如果樓市調控措施有變,購房合同生成條件也同步調整。

2018北海買房會有哪些風險?

風險二、不能按時交房

延期交房在北海很常見,因為它是一個多風多雨的城市。“6級以上大風和在24小時內降雨量達到50毫米以上”就屬於“災害性天氣”。如果只是延期兩三個月,可以理解。北海曾經有宗延期交房官司,法院最後認定施工過程中累計遇上了8天的大雨和74天的大風。

但如果三番五次的延期交房,那事情就麻煩了。如果看中的房子正在較長時間的延期交房中,風險之大無需多說。

看房要評估開發商。有實力的、以前交房無黑記錄的,才適合列在信任名單的前面。

看房時要根據工程進度判斷交房時間。通常從封頂到交房大約1年左右,如果是有錢開發商或小樓盤,時間會短些。

風險三、未經驗收或驗收不合格就交房

收房時沒見到通過竣工驗收備案材料,應要求開發商出具。但有沒有必要一定要開發商出示所有原件,這值得商榷。

可以直接向官方諮詢。北海市住建局:“關於項目是否竣工驗收的問題屬於依申請公開的信息,應通過政府信息申請公開程序查詢,請持本人身份證、《商品房買賣合同》(原件及複印件)到北海大道建設大廈一樓信訪室辦理政府信息公開申請手續”。

《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築法》第六十一條規定:“交付竣工驗收的建築工程,必須符合規定的建築工程質量標準,有完整的工程技術經濟資料和經簽署的工程保修書,並具備國家規定的其他竣工條件。建築工程竣工經驗收合格後,方可交付使用;未經驗收或者驗收不合格的,不得交付使用。”

未經驗收就交房,可以理直氣壯投訴和拒絕收房。房子驗收不合格,後果非常麻煩。

風險四、沒有按時辦證

以往交房一年內多數都能辦下房產證。但現在辦理的是不動產權證,情況有所不同。

一塊土地假如分兩期開發,如果開發商不將土地分割,一期業主估計要等到二期交房之後才能開始辦證。因此要問清楚交房的具體日期,更要問清楚辦證的大體時間。

特別提醒:驗收不合格的樓盤無法辦理不動產權證。

不合格的原因有些很搞笑,比如樓盤容積率高了、綠地率低了、外牆顏色跟規劃圖不相符。但這些問題也許交了罰款就可以放行。

高贈送面積的戶型很容易中招,尤其那些[N+1]戶型。如果在驗收前將結構拉板或者露臺直接框起來變成了房間——那基本上都會完蛋。所以有些樓盤交房之後又把鑰匙收了回來,因為[N+1]戶型還要砌起來。

用地性質最敏感。北海大道有個樓盤部分是住宅用地、部分是工業用地。前者沒問題,後者只能仰天長嘆。購房除了預售證要看清楚,土地證更要認真研究。有些樓盤是有幾份土地證的,你看中的房子在不在土地證範圍內?是不是住宅用地?

風險五、牆體滲水

中國實行工程監理制度。絕大部分的建築質量問題,監理都會挑出糾正。

但牆體滲水例外。

現在的高層住宅樓幾乎都是框剪結構,非承重牆採用的是空心磚。如果施工馬虎了,磚砌牆體滲水就有可能。

因而收房時要認真細緻觀察有否牆體滲水痕跡(如果購房時房子已砌磚牆,努力爭取現場看房後再簽約)。

但要注意:毛坯房從門窗縫隙滲水,未必就是質量問題。

風險六、物業亂收費

這個不屬於購房風險,但購房時要注意。

在簽訂購房合同的時候,通常也簽訂一份前期物業服務合同。要認真閱讀這份合同,發覺有物業亂收費或不合理的,及時指出。現實當中很多物業糾紛,是因為業主並沒有細看這個前期物業服務合同。

購房風險沒想象中的那般大

購房肯定有風險,但也沒必要如臨大敵般的草木皆兵。歸根到底它只是一個對開發商的信任問題。

遇到低房價要謹慎,正在延期交房中的房子要謹慎,過於熱情的樓盤和中介要謹慎。尤其是後者,如果對方非常熱心地為你解決首付問題、貸款問題、免息問題,如果對方表示將非常努力地為你爭取折扣.....凡事過度必反常。細心謹慎不衝動是安全購房的前提。

仍擔心購房風險,那就多看一些大牌樓盤。不過,品牌房企多是高房價的代名詞。從某種角度來說,保險是需要拿錢來保障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