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觀政策轉向,但股市人氣仍不足

7月23號的國務院常務會議傳達了重大利好,而股市只有基建股表現較好,其他均表現一般。說明經過前階段大跌之後,市場信心受到嚴重打擊。

要分析後市,首先應該明白政策為何要轉向?從上半年的經濟數據看,雖然消費零售及投資有所下滑,但用電量數據增長近兩位數,稅收增長也很快,說明宏觀經濟運行基本平穩。正因為如此,很多人認為政第沒有松的必要。

但宏觀經濟政策不僅要關注實體經濟運行指標,還必須關注資產價格及金融市場的狀況。如果金融市場運行出現問題,極易形成連鎖反應,一個大公司或金融機構的倒閉就會引發市場的信用枯竭,引發流動性危機。

4月份以來的去槓桿措施已經引發了眾多的反應,不僅股市下跌,而且債市違約開始增加,尤其是近期互金平臺大量倒閉。作為決策者,當然不會無視這些風險蔓延。

因此,防範金融市場的風險擴散己成為當務之急。由此可以理解,為何7月23日央媽通過MLF放水5000多億。

如果這些政策還不夠,理應還有更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