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乌两军为何“蒙脸打仗”?这并不是为了装酷

我们常常见到的滑雪面罩,起源于1854年克里米亚战争。在一座名为巴拉克拉瓦的乌克兰小镇,英军常在天气寒冷时戴着它保暖。到了苏联时期,滑雪面罩成了苏联红军中许多部队的制式装具。如今,滑雪面罩的使用早已不限于军队,世界各地的警察、平民甚至恐怖分子都常常戴这种面罩。

俄乌两军为何“蒙脸打仗”?这并不是为了装酷

这种面罩得到重视,与俄罗斯人100多年来的战术理念紧密相关。这一战术理论在俄语中被称为“马斯基罗夫卡”,系广泛运用的军事伪装战术。俄罗斯官媒称:这种面罩,具有广泛的军事意义,包括策略、作战、物理和战术层面上的伪装、隐藏和欺骗。

戴着面罩,交战对手很不容易识别身份。五角大楼煞有其事地称,布罩会干扰最基本的传感器——肉眼,当对手戴一面罩且不戴任何徽章,有意隐瞒自己的身份时,实在很难立即对其采取行动,作出有效应对。

俄乌两军为何“蒙脸打仗”?这并不是为了装酷

2014年,俄罗斯出兵克里米亚时,其特种部队占领了政府大楼,但普京在第二天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矢口否认俄军在克里米亚有任何军事行动。当有人问普京“克里米亚的军队来自哪里”时,普京答:“那里有很多军服,走进任何一家商店,你都能买得到。”普京还保证,那些被称为“绿衣小伙”的武装部队是当地的自卫部队。北约花费了大量时间精力,才摸清俄罗斯出兵的范围和规模。5个星期后,俄军已完全实现军事占领,普京才公开承认:俄罗斯军队已经部署到克里米亚!

俄乌两军为何“蒙脸打仗”?这并不是为了装酷

不过,乌克兰军队所配备的制式服装中,也有这种面罩。“双方都蒙着脸打仗”,恐怕这会是将来一些局部战争的常见情景了。

点击“了解更多”进入“兵说军迷装”,总有你喜欢的军旅用品。有情怀,还不贵!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