疯狂的补课!四部委紧急出手整治:别再让教育摧毁孩子的童年!

疯狂的补课!四部委紧急出手整治:别再让教育摧毁孩子的童年!

学霸是怎样炼成的?

家长之间都流行着这样的说法:学霸,是金钱堆出来的!

“寒门再难出贵子”不仅仅指城乡之间教育资源不均衡,“鸡窝里再难飞出金凤凰”更多的是指:培养一个成绩优秀的孩子,家长不仅要花大量的精力,还要花大把的钞票:你上补习班,我就要上名师补习班;你上名师补习班,我就要上好几个名师补习班;我还要花天价去上一对一名师补习班……很多普通工薪阶层家庭,根本无力承受。

教育的剧场效应,愈演愈烈……

近日,一些主流媒体对部分中小学生家庭给孩子报补习班的情况进行了采访:“家里没个上学的,根本不知道现在补课有多贵!”

现今网上有句流行语:贫穷限制了我们的想象力,把它用在补课费上,可谓恰当。

儿子就读高一的胡女士告诉记者,“一对三补数学或英语两个半小时至少1000元,大课200多元,每个月都要上万的补课费。”她说,一开始在陪孩子补课间隙还去咖啡馆坐坐,后来变成连杯奶茶也舍不得喝。

中学如此,小学呢?有记者在小学生家长群里做了个小调查,一个小学生每年的培训班、兴趣班等花费,语数英科+兴趣,四五万是常态。年级越高,花费越多。

三年级是学习的转折点、分水岭,也是家长们“下狠手”的关键时期。杭州下城区一所公办小学三年级男生,一年的培训花费要10万+,令人瞠目结舌。

杭州一位五年级的小学生家长在群里说的一番话,让很多人心酸:

1

疯狂的教育、疯狂的补课!

别人都在上,不补怎么行?

又费钱,孩子又累,家长也累,亲子关系搞得鸡飞狗跳,为什么疯狂的补课还是愈演愈烈?

校外培训机构的高强度培训、大量做题、提前教育、全民奥数等模式,培训学生的“应试”技巧,正裹挟家长带着孩子拼命抢跑,形成了家长们你追我赶的焦虑感。

王女士为正在上初中的儿子报了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四科课外培训班,对此,王女士很无奈,因为孩子的同学几乎都报了课外班,“独善其身”很可能掉队,其实,这也是大多数家长的担忧。

一些老师也证实了家长的担忧:一位名校的数学老师对记者说,在开学后的摸底测试中,他发现班里超过一半的学生已经学过本学期数学的全部内容。这意味着,如果按照大纲的教学进度讲课,会有一半的同学提不起兴趣。于是,他只好调整教学进度,重新备课,让教学难度适应班里学生的实际需求。

2

机构将培训结果与升学挂钩

大部分孩子的补课是在陪跑

校外培训机构培训结果与中小学校招生入学挂钩的行为,也是家长被疯狂补课裹挟的主要原因。

张先生自从女儿进入四年级后,就给孩子报了多个“坑班”,据称在“坑班”只要能通过考试就能被名校预录。而李女士虽然知道校外“奥数”等培训对自己孩子所在学区的小升初帮助不大,但依然给孩子报了名,因为“中学的分班考试要考这些内容,不学就会进差班”。

一些知名民办学校的入学面试内容自成体系,没有上过辅导班的孩子,根本看不懂考卷!

然而,事实上,据官方数据统计,能进入家长趋之若鹜所谓的民办名校,仅仅占5%,而为了争取成为这5%中的一员,百万小学生家庭中流传着“从小学2年级开始学奥数,参加比赛,一路升级打怪,最终拿到重点学校船票上岸”的“秘密通道”。

在被统称为“k12”的中小学教育阶段,“比学赶帮超”“一分就差几十名”是无比“正确”的说法。这种焦虑感在“小升初”等关键环节被放大到极致。

3

国家四部委联合出手整治疯狂的补课

前所未有!

针对种种教育怪象,国家终于出手了!近日,教育部提出“十个严禁”底线要求,并联合民政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等部门开展专项治理行动。

教育部、民政部、人社部、工商总局等四部门下发《通知》,全面开展拉网式摸底排查,坚决治理一些校外培训机构存在的“有安全隐患、无证无照、‘应试’倾向、超纲教学”等人民群众反映最强烈的六类突出问题。

四部委联合出手,可谓前所未有!

严格的禁令能否让疯狂的校外培训回到正轨?

《通知》具体治理任务是什么?治理工作如何分工?课长一一给您划重点——

一是对存在重大安全隐患的校外培训机构要立即停办整改。

二是对无证无照(办学许可证,营业执照、事业单位法人证书或民办非企业单位登记证书)机构,指导其依法依规办理证照;对不符合办理证照条件的,责令其停止办学。

三是对无证有照的,指导其依法依规办证。

四是坚决纠正校外培训机构开展学科类培训(主要指语文、数学等学科)出现的“超纲教学”“提前教学”“强化应试”等不良行为,校外培训机构开展学科类培训的班次、内容、招生对象、上课时间等要向所在地教育行政部门进行审核备案并向社会公布。

五是严禁校外培训机构组织中小学生学科类等级考试及竞赛,坚决查处将校外培训机构培训结果与中小学招生入学挂钩的行为。

六是坚持依法从严治教,坚决查处一些中小学校不遵守教学计划、“非零起点教学”等行为,坚决查处中小学教师课上不讲课后到校外培训机构讲,并诱导或逼迫学生参加校外培训机构培训等行为,一经查实,依法依规严肃处理,直至取消教师资格。

专项治理分三个阶段进行:

第一阶段,全面部署和排查摸底,于2018年6月底前完成;

第二阶段,集中整改,于2018年底前完成;

第三阶段,专项督促和检查,于2019年6月底前完成。

这次,是动真格的了!专项治理行动如何确保顺利实施?教育部等四部门有关负责人进行了解读。这就随课长一起来看看↓↓↓

01

校外培训机构专项治理:建立黑白名单制度

这次校外培训机构专项治理将分三个阶段进行,同时,将建立校外培训机构黑白名单制度。

电视截图

预计于2018年6月底前完成专项治理:

➣第一阶段全面部署和排查摸底, 中小学校全面普查登记每一名学生报班参加学科类校外培训的情况;

➣第二阶段,集中整改,于2018年底前完成;

➣第三阶段,专项督促和检查, 建立黑白名单制度。

县级教育行政部门牵头建立《白名单》,公布无不良行为校外培训机构名单,建立《黑名单》,公布有安全隐患、无资质和不良行为的校外培训机构名单。

电视截图

国务院有关行政部门联合对各省区市、各省区市组织对地市县的工作成效抽查检查,计划于2019年6月底前完成。

新闻配图

02

将解决什么问题?

一是治理无资质和有安全隐患的培训机构,把确保学生安全放在首要位置。

二是治理数学语文等学科类超纲教超前学等“应试”培训行为,把减轻学生校外负担放在最突出位置。

电视截图

坚决纠正校外培训机构开展学科类培训(主要指语文、数学等)出现的“超纲教学”“提前教学”“强化应试”等不良行为;校外培训机构开展学科类培训的班次、内容、招生对象、上课时间等要向所在地教育行政部门进行登记备案并向社会公布。严禁校外培训机构组织中小学生等级考试及竞赛,坚决查处将校外培训机构培训结果与中小学校招生入学挂钩的行为,依法追究有关机构和有关人员责任。

电视截图

三是治理学校和教师中存在的不良教育教学行为,把强化学校和教师管理提到更重要位置。

坚持依法从严治教,坚决查处一些中小学校存在的“非零起点教学”行为,严厉追究有关负责人责任;坚决查处个别在职中小学校教师课上不讲课后到校外培训机构讲,并诱导或逼迫学生参加校外培训机构培训等行为,一经查实,一律依法严肃处理,直至取消教师资格。

电视截图

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副司长俞伟跃:

我们管两头,第一头,培训机构里的培训班次、内容,招生的对象,上课的时间,我们的要求,所在的教育行政部门进行审核备案。

第二头,我们管住学校的招生,就是说你解决不能把这些培训结果,等级考试等等有关内容作为我们招生的依据。

电视截图

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司长吕玉刚:

我们这次特别强调,你不论是什么,内容要审核,如果认为你这个班次不符合素质教育要求,不符合教育大纲的要求,那这个班次就不用有,就不能办。

电视截图

从管理部门的字里行间可以看出,国家这回可以说是痛下杀手!可以预料,接下来的这一年,自上而下,校内校外都会开启一轮对疯狂补课的整治行动。更有专业人士指出,这轮整治就是针对学而思等培训机构巨头的“超前学习”“干扰正常教学秩序”“把竞赛与升学挂钩”。而学而思的股票(好未来)这两天也应声下跌。

新闻配图

家长送孩子上培训班就是因为“班里的孩子们都在上”。前排观众站起来,后排观众也只好被迫起立,最后形成了全场观众都站着看戏的“剧场效应”。

“自从孩子上了小学以后,美好童年就丧失了……教育正在摧毁童年,摧毁家庭幸福。”21世纪教育研究院院长杨东平近日在论坛上表达了教育产业化“压迫”家庭,教育的公益属性被资本“绑架”的忧虑。

在资本推动的关于“焦虑感”的营销氛围中,教育不再是对人生品格的培养,而是一种立竿见影的付费知识产品。“圈”走的不仅仅是时间和钱,而是少年儿童自主发展、免于恐惧的成长经历和身心健康。

数据显示,2016年,教育培训行业市场规模已经超过8000亿元,参加学生规模超过1.37亿人次。

疯狂的补课,不仅加剧了学生学业竞争压力,消耗了家庭、社会大量资源,同时也在削弱政府推进教育公平的成效。事实上,愈演愈烈的补课使义务教育资源呈现出向大中城市学生、质量较高的学校学生和家庭资本较高的学生集聚的趋势,从而对实现义务教育公平目标构成了巨大挑战。

是时候给这疯狂教育刹刹车了。

疯狂的补课!四部委紧急出手整治:别再让教育摧毁孩子的童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