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市也在貧富分化,數據和估值

股市也在貧富分化,數據和估值

紫金礦業的中報是之前披露的,業績增長大體上符合個人預期。

當然,目前的股價並沒有跟上預期,這個有點遺憾。

原本打算把中報好好看一看,瞭解下更細節的東西,比如業績構成,增長的主要動力。

但最後還是把這一事項暫時擱置了,因為還有另外一個事情要做。

我要蒐集數據,以歷史估值為參照,看看目前手中的票到底有多便宜;看看它們在最低的估值水平下,股價到達過什麼位置。

光大銀行和上汽集團的數據是上次就做了的,當時費心費力在K線圖上慢慢爬找,即費馬達又費電,找得口乾舌燥。

所以上回只找了這兩隻,就把其它的暫時“擱置”了。

打開表格,看到這些成群結隊的數字,眼有點暈,頭有點大。

數字太難找。

這樣好像不行啊,這絕對是最笨的方法。

於是我在網上找到一個網站,幾經琢磨後,終於可以看到數據了。

包括某隻股票打上市以來的PE、PB等信息。

一隻只把數據找完填進去,填完後感覺豁然開朗。

在這裡,先說下豁然開朗的部分。

首先,從PB或者PE出發(市淨率/市盈率),以股票估值曾經到達過的最低位置來看,股價還有不小的下行看空間,這個看起來有點驚悚。

但從均值來看,目前股價有大幅折價,大概是50%左右。

也就是說,股價還要漲50%,才能到歷史估值中維水平。

目前確實是處於低估狀態的。

其次,基於業績的持續增長,利潤的增長速度還會為股價帶來支撐。

綜合下來,雖然史上最低估值水平還是讓人心虛,但好歹從平均水平來講,當前貴股價還是處於低估狀態。

況且,業績的迅猛增長,絕對是股價的春藥。

在市場最差的時候,業績表現平淡穩定上升的股票可能會被低估,但業績爆發的股,絕對能成為市場明星,那是穿越牛熊的光芒。

但是,等我多思索一會兒之後,發覺這個好像還是卵用。

相當於我找到一個尺子,大致可以測量池塘的深度,但我不可能每一處都測量到,也不可能測量準。

我不知道我的股在池塘那個位置,那處水深是多少,還會不會移動。

至於水什麼時候來,水位能升到哪個位置,更是統統一無所知。

唯有傻等。

太陽底下無新鮮事,或許歷史經驗能給人一些底氣吧。

講到這裡,順便就提一下興業銀行。

從歷史估值來看,興業銀行差不多真的到底了,估值的底部。

PE/PB都接近歷史最低,即使下方有空間,也非常小。

不過,等等,興業銀行有這一數據可能還有一個原因,那就是這家銀行太年輕了。

畢竟2007年才上市,只完整經歷過一次牛熊。

不能太當真。

說到銀行,這裡還是想到一些東西。

在華爾街初期,銀行估值也很低。

因為銀行具有天然的高槓杆性,賺錢時候數錢手數斷,虧錢傾家蕩產。

經濟景氣時,從業人員會說“賺錢賺得不好意思”。

經濟糟糕時,可能跳樓才是最好的答案,這是前幾個月北方才出過的事。

下午,我打開富國銀行的基本欄,看到它的PB是1.6,PE是15。

而現在咱們的銀行股呢,PE普遍10以下,PB多在1以下。

作為大週期股,或許A股的銀行只有經過一輪完整的經濟週期後,才會配有國外股市的估值吧。

畢竟現在誰都不知道哪家可能會次重組,哪家會掛掉。

現在市場上很多人擔心的,一是壞債可能很恐怖,二是銀行內部貓膩太多,三是類似98年不良資產劃轉資產管理公司,銀行再定增,讓投資者大出血的事情是否還發生。

但在我看來,銀行的最大問題可能是很多人擔心銀行掙十年的錢,一年虧完罷了,現在的賬面利潤都是假的。

以及很多人都看不懂銀行股,畢竟這個算是市場上最糾結的財報了,哈哈哈。

想要弄精很難。

但這可能是個機會,如果咱們A股的銀行有一日也能有國外銀行股的估值水平,那至少將是一倍的行情,甚至2-3倍。

我對銀行股研究還不算深,但覺得要抓住這次長期機會,只有兩條路可走,一是極盡力氣深挖個股,二是略微適度的分散。

對了,今天還看到姜超的一篇文章,出發點和我的比較類似。大抵是從數據方面說明,當前A股的估值水平已經接近歷史底部,也就是說估值底已經出現了,殺估值已經殺完了。

現在主要擔心會不會出現殺盈利的狀況。

經過幾番論證,作者認為目前A股公司盈利彈性比較大,不容易被殺。

因此,很有可能當前是底部。

但在我看來,目前市場整體估值偏低,還是因為貧富分化。很多業績強的而個股估值並沒有被殺得多慘,隨便打個比方,茅臺、海康、格力。它們現在價格多少,2012年價格多少。

死的更多是低端股票,股票還是社會啊,貧富分化厲害了。

而他說的業績彈性,我還是滿認可的,以及行業集中提升後的空頭優勢,我也認同。

但怎麼說了呢,事情總在不斷變化之中。

不輕言底部,只要知道自己買的東西值當與否就好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