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的意义(二)空

佛教被称为空门,故在香港,有些赌钱的人,就怕早上在街头遇到尼姑,他们迷信,空门中的光头,会使他们输得既空又光。其实,佛教的空,根本不是那个意思。如果不懂佛教所讲「因缘」二字的道理,你就无法懂得佛教所讲的「空」是什么意思。所谓「因缘」,是指世间事物的形成和毁灭,均有它的因素,佛教称这种因素为「因」,又将这种因素与因素之间所发生的关系,称为「缘」。正由于一切的事物和现象,无一不是集合了许多的因素而完成的,如把各种因素分解开来,任何一种特定事物和现象,均不可能存在。佛教,要人去除烦恼的方法,首先使你明白世间的事物,无一不是暂时由各种不同的因素集合而成的幻象,这些幻象,使你幻觉它们的存在,其实,除了因素,并没有事物,因素在变,事物也在不断变化。如果明白了这个道理,你就不致于对称心的事物起贪心,对不满的事物起怨恨了。可见,佛教所讲的「空」字,并不是一切都没有的意思,而是要你在努力促成其事之后,不要把它摆在心里,那是去除烦恼的最好方法。因此,由「空」的意义的说明,也必须了解,它会告诉我们如下的两种意义:

(1) 无常──一切事物的现象,既都是暂时的各种因素的聚和散的活动,只要因素的位置和形状有变动,事物的聚和散的活动,也就跟著变动,佛教把这种聚散活动的相状,分为「生、住、异、灭」的四种形态。这四种形态,从来不停留,所以是无常而不永恒的。

(2) 无我──人类的烦恼,多过于其他的动物,只因为人类的自我观念,比其他的动物更强烈。自我的观念,带来自私的行为,凡是遇到和这自私的行为相抵触的事物,便会引起烦恼。构成自我观念的基本因素,便是我们的肉体,再渐渐地向外扩张,有了我的财产、我的家属、我的名誉、我的事业,我的权势、我的思想等等。人们为了维护这些「我」及「我的」观念,努力奋斗,也为了这个我而招致烦恼。从「因果」的观点上说,佛教是鼓励我们积极向上的;从「因缘」的观点上说,佛教是主张放弃我见的。世间一切事物,包括每一个人的身心在内,无一不是由因缘促成的幻象,根本找不到「我」的

观念可在何处生根。所以是「无我」。但是,此处仅从理论上,分析给你听,使你明白,你的「自我」并不可靠,也不实在,当你有任何痛苦而无法立即解决的时候,不妨试著想想,至少可以使你减少一些因痛苦而引起的怨恨和忧郁。至于亲自来体验「无我」的身心境界和宇宙境界,那是要在开悟之后。要想开悟,必须亲自修行。

佛教的意义(二)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