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軍遠征嶺南,30萬秦軍移入嶺南,成爲了嶺南客家地區一員

秦軍遠征嶺南,30萬秦軍移入嶺南,成為了嶺南客家地區一員

秦王掃六合,虎視何雄哉!秦始皇二十六年(前221),39歲的秦王贏政初平天下, 自稱“始皇帝”。

秦軍遠征嶺南,30萬秦軍移入嶺南,成為了嶺南客家地區一員

秦始皇廢除分封制,代以郡縣制,全國分建36郡。 這時候的北胡、南 越之地還沒有收歸大秦版圖,秦始皇隼視周邊,從初定天下的第二年(前220)起,就帶著文武官員前往四方巡幸。

秦軍遠征嶺南,30萬秦軍移入嶺南,成為了嶺南客家地區一員

秦始皇巡幸的首徵是到隴西、北地,以查看北方邊境,為將來命蒙恬北擊匈奴、 收河套、修長城做好前期準備。 前219年,秦始皇二次出巡,東行郡縣,上鄒嶧山,最遠從水路到達湖南中北部的湘山祠。 前218年,秦始皇第三次出巡,東遊至河南陽武縣博浪沙時,被張良的大鐵椎所驚。 在芝罘時,秦始皇刻碑道:“黔首改化,遠邇同度。”秦始皇對南越之地的豐富物產如犀角、象齒、翡翠、珠璣等很是喜愛,決計發兵攻下南越,將“披髮文身”的百越之人改化,“長承聖治”。 秦在嶺南一帶發動了對百越的3次戰爭。

秦軍遠征嶺南,30萬秦軍移入嶺南,成為了嶺南客家地區一員

秦與百越的第一次戰爭,史稱“秦甌戰爭”。 《淮南子》等書籍中有相關記載,從這不多的史料上中我們能夠讀出這是一場非常殘酷的戰爭,從一個側面看出秦軍統一中國所付出的驚人代價。 之所以叫“秦甌戰爭”,主要由於百越七著部隊的最初首領是西甌國(在今廣西)首領譯籲宋。 也有史學家說“譯籲宋”很可能是百越軍總指揮官在戰場 上喊的口令,因為這3個字和現在兩廣壯語和粵語中的“一二三”十分相似。 秦軍從遙遠的北方而來,對西甌軍的底細應該瞭解不多,有可能把存越上著軍的指揮官在戰場上喊的口號當作該指揮官的名字了。 秦朝前後投入這次戰爭的兵力多達50萬之眾,由大將軍屠睢統領。

秦軍遠征嶺南,30萬秦軍移入嶺南,成為了嶺南客家地區一員

《淮南子》記 載:“秦始皇二十八年(前219),使尉屠睢發卒五十萬為五軍,一軍塞鐔城之領,一軍守九疑之塞,一軍處番禺之都,一軍守南野之界,一軍結餘幹之水。” 由於遇到越人的頑強抵抗,秦軍在開始時,由屠睢和趙佗各領一路人馬,共20萬人,分兩路出擊,其餘的30萬人在前線部隊陷入戰爭泥潭後隨之出動。整個局面出現如屠睢給秦始皇信中所說的“五十萬大軍已經傷亡甚重”的局面。 其中有一支秦軍開始攻擊的是東甌閩越(在現在福建),不久也加入兩廣戰場。 秦始皇這次所動用的武裝力量,以滅楚部隊為 主力,但為了適應南方作戰,有不少於10萬人的原楚閨軍隊。

秦軍遠征嶺南,30萬秦軍移入嶺南,成為了嶺南客家地區一員

當時嶺南,交通不便,環境惡劣。 研究表明,當時嶺南 總人口數不逾50萬,其中能參戰的青壯年也就5萬人左右, 此即所謂“百越土著軍人數僅及秦軍十分之一”。 儘管秦軍在兵力上佔絕對優勢,然而戰場環境之惡劣,以及越人之兇悍與抵抗之頑強仍令秦軍驚慌失措。 兩軍對戰激烈,秦軍步步維艱,節節受挫,損兵折將,遲遲未能攻人越人的世居領地。 百越軍在首領“譯籲宋”戰死後,馬上推選出新的首領,全線退入山地叢林中作戰,至死不降。 他們不斷髮動偷襲,切斷秦軍的糧道。

秦軍遠征嶺南,30萬秦軍移入嶺南,成為了嶺南客家地區一員

秦始皇為保障糧草運輸,被迫全國徵調民丁,開通了溝通湘江和灕江的靈渠。 南方的天氣也是秦軍頻頻受挫的一個重要原因。秦軍士卒多為北方人氏,多不適應南方溼潤炎熱氣候,致使軍中瘟疫橫行,戰鬥力銳減。約在公元前218年,百越軍在新首領桀駿的帶領下,對秦軍發起了反擊。據《淮南子》記載,秦軍“伏屍流血數十萬”,屠睢也在現在的廣西桂林一帶被擊斃。

秦軍遠征嶺南,30萬秦軍移入嶺南,成為了嶺南客家地區一員

經此一戰,秦軍“宿兵無用之地,進而不得退”,以致“三年不解甲弛弩,使監祿無以轉餉”。秦陣亡將士高達30萬人,餘部20萬人退守兩廣北部的邊界一帶。百越軍也損失慘重,雙方進人了 3年相持階段。 嶺南之役的慘敗,秦始皇聞之怒斥:“越人真乃陸梁!”(謂人處山陸,其性強梁),命令全力加速興安靈渠的開鑿進度。經過3年的努力,秦始皇三十三年(前214),靈渠正式通水,湘江和灕江被三七分開,湘、漓二水連成了平緩的水道。嶺南的戰局隨著靈渠的通航發生了根本性的轉變,秦軍急需的大批軍糧和物資,從湘江直下進人灕江, 經水路以最快的速度到達嶺南秦軍主要的戰場。

秦軍遠征嶺南,30萬秦軍移入嶺南,成為了嶺南客家地區一員

秦軍再度大舉揮師,發動了第二次進攻嶺南的戰爭。任囂、趙佗“將卒以戍越”,“發諸嘗逋亡人、贅婿、賈人”等近10萬,加上之前的20萬,秦軍再次向百越軍發動最後進攻。在此前的對抗和對峙過程中,互越傷亡已很慘重。

秦軍遠征嶺南,30萬秦軍移入嶺南,成為了嶺南客家地區一員

此時的百越軍僅剩數千人馬,根本無法抵禦秦軍的30萬大軍。加之靈渠的開通,秦軍解決了糧草這一後顧之憂,因而嶺南最終被秦軍佔領。

秦軍遠征嶺南,30萬秦軍移入嶺南,成為了嶺南客家地區一員

鐵蹄所到,嶺南歸化。秦始皇在此設置桂林、象郡、南海3郡,由中央政權派遣官吏進行治理。任囂任南海尉,趙佗任龍川令,從此,他們兩位留在了南越。

秦軍遠征嶺南,30萬秦軍移入嶺南,成為了嶺南客家地區一員

前兩次戰爭加上第三次戰爭即趙佗進攻甌駱之戰,這3次戰爭被統稱為“秦始皇三徵嶺南”。秦甌戰爭是秦王朝與整個南方百越民族的戰爭,戰爭擴大了華夏疆域,兩廣 地區也從此正式納入中華版圖。

秦軍遠征嶺南,30萬秦軍移入嶺南,成為了嶺南客家地區一員

戰爭畢竟是殘酷的,老百姓損失慘重。據《中國各朝人口》一書記載,在嶺南戰爭結束時,兩廣人口只有40餘萬人。若扣除近30萬的秦軍士兵,則戰後的嶺南人口已由戰前的50萬銳減至10萬了。留下來的30萬秦軍,與當地人逐漸融合,為兩廣地區的開發作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其中有一部分則在後來的客家地區開疆拓土,生息繁衍,為漸趨繁多的南來北客營造家園,積累生存經驗。龍川成為這一時期重要的政治中心與北客南來的集散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