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國軍閥爲發展教育各出妙招,尊師重教的精神讓今人汗顏!

在大家的印象裡,民國時期的軍閥往往是一群目不識丁,五大三粗,專注於搶奪地盤,魚肉百姓的大魔頭。但實際上,他們當中有不少人是軍事奇才、是知識分子,甚至有非凡的留學經歷。不僅如此,他們多數都以發展教育為己任,為教育慷慨解囊,甚至傾其所有。正因為他們的努力,才造就了民國教育的黃金年代,也為山河破碎的中國近代史塗上了一抹亮色。

張作霖:寧可少練5萬兵,也要辦東北大學

民國軍閥為發展教育各出妙招,尊師重教的精神讓今人汗顏!

1922年,張作霖命王永江籌辦東北大學,很多人表示反對,他力排眾議說:“寧可少練5萬兵,也要辦東北大學。”1923年,東北大學成立,張作霖每年支付經費大洋160萬,而當時的南開大學每年經費為40萬,北京大學為90萬,清華大學為120萬。

袁世凱:全力支持北大

民國軍閥為發展教育各出妙招,尊師重教的精神讓今人汗顏!

1912年,袁世凱任命嚴復為京師大學堂總監督,即後來的北大校長。在袁世凱的大力支持下,北大教師的工資一直很高。當時的文科學長陳獨秀月薪300元,文學教授胡適月薪200元,圖書館主任李大釗月薪120元。值得一提的是,後來袁世凱被轟下皇帝寶座時,正是這些提倡新文化的北大教授們結結實實地踹了他一腳。

韓復榘:搞關係不能搞到教育那兒

民國軍閥為發展教育各出妙招,尊師重教的精神讓今人汗顏!

韓復榘在山東主政七年,知識分子云集齊魯。時任教育廳長何思源是蔣介石一手安排的,韓復榘對此十分憤怒,聲稱要削減教育經費,何思源氣呼呼地找到韓,說教育經費不能減少,還要繼續增加。韓復榘只好安慰他道:“欠誰的錢也不欠教育的,搞誰的關係也不搞到教育那兒。”

曹錕:誰敢對教授不禮貌,就要誰的腦袋

民國軍閥為發展教育各出妙招,尊師重教的精神讓今人汗顏!

曹錕布販子出身,號稱“曹三傻子”,但他卻不像現在那些文盲乍富的人那樣鄙視教師和教育。在擔任直隸督軍期間,他創辦了河北大學。他常說:“我就是一個推車賣布的老粗,什麼都不懂,辦大學還得靠教授。”在對學生訓話時,他常說的一句話是:“這些教授都是我辛辛苦苦請來的,如果誰敢對教授不禮貌,我就要誰的腦袋。”

閻錫山:找富商要錢辦學

民國軍閥為發展教育各出妙招,尊師重教的精神讓今人汗顏!

閻錫山也十分重視教育,尤其重視義務教育。每當發展教育需要資金時,閻錫山便向富商們要錢,如果不給錢就別做生意。他還鼓動下面的軍官去辦學,每人包定幾個村,在兩年內把學校建起來。在閻錫山的努力下,1922年山西全省學齡兒童就學比例竟然達到了80%,位居全國之冠。

大家對民國軍閥有什麼看法?歡迎在留言區暢所欲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