踩著共享單車的「屍體」,共享紙巾逆行而上

走在路上突然肚子疼,緊急情況下找到一個衛生間,但當我欣喜地向它奔去時,發現衛生間並不提供紙巾;夏天熱得發昏,汗珠不斷從臉上流下,翻翻包裡想找一張紙擦汗的時候才想起自己並沒有帶紙;和朋友去餐廳吃飯,餐廳提供的紙巾價格比市場價高出3-5倍,心裡頓時不爽……

相信上面的場景不止我一人遇到過,而現實生活中,人們對紙巾的即時需求比我們想象中的要多很多。有人做過一個調查:中國49%的女性不帶紙巾,90%的男性出門也沒有帶紙的習慣,99%的公廁都沒有紙巾,而這一數據表明中國共享紙巾的市場潛力巨大。

正因如此,有人藉著“共享經濟”的餘溫,開始做共享紙巾。對於共享紙巾的存在,很多人都會質疑:紙巾是一次性消耗品,並不能反覆利用,共享紙巾只是披著共享外衣的販賣機。

但共享只是一個標籤,任何產品都能共享,關鍵在於項目本身的服務是否滿足用戶需求,解決用戶的痛點。而“共享”一詞,更多的是它在設備載體和交互方式上更加互聯網化,商業模式的創新,更好的服務於用戶並且為創業者帶來利益。所以,在這個問題上大可不必錙銖必較。

8月14日,鈦媒體報道了“共享紙巾‘初紙’獲數千萬元A輪融資”的消息,原來狂風暴雨過後,共享經濟還在發展。這讓人不得不重新思考,共享經濟真的沒有出路了嗎?

踩著共享單車的“屍體”,共享紙巾逆行而上

共享紙巾嶄露頭角?

由於共享經濟在去年過於混亂,熱潮過後,真正留下的沒幾家,所以現在凡是加了“共享”二字的項目,大家都不看好。但共享紙巾逆行而上,在爭議中似乎還擠出了自己的生存空間。

“初紙”的定位是成為全國領先的線下流量+數字化媒體綜合服務商。成本一眼就能看出來:機器設備、紙巾以及補貨。盈利方式有點像商場裡面的照片打印機:機器設備的銷售利潤、流量沉澱到公眾號之後的變現和廣告。有傳言說在今年4月,“初紙”已經可以基本實現盈虧平衡了。

在此前有媒體也報道過另一家共享紙巾企業——“紙來也”,一家號稱成立半年,僅用3個月的時間,營收額就高達1000萬,覆蓋全國100多個城市,累積投放1.5萬臺設備的公司。

“紙來也”和“初紙”的不同在於,“紙來也”把紙巾機器作為一個導流工具,在用戶與廣告主、商家之間建起一個橋樑。商家的廣告會出現在“紙來也”的每一個使用場景中,比如:用戶拿到紙巾後會獲得商家優惠券、紙巾包身可投放廣告,紙巾的成本從中抵消等。

從數據上看,以上兩家公司形式大好,但共享紙巾想要長久發展,還需要考慮以下問題:

1、盈利模式是否長久?“紙來也”和“初紙”似乎都走出了變現的路子,但是否長久要打個問號。想要保持用戶粘度或者在競爭中留存下來,就要玩兒出新花樣,形成自己的壁壘。

2、用戶留存的問題。特別是“紙來也”,用戶的整個體驗過程中都充斥著廣告,包括紙巾包裝。

先假設一個場景:一個的女性在“紙來也”掃碼買了一包紙,但拿在手上卻是包裝上打著小廣告的紙巾。我想但凡是個愛美的女性應該都不允許這麼low的紙巾出現在自己的手上或者包裡。這樣的話用戶的首選就不會是“紙來也”。

3、市場有待培養。共享紙巾有點像售賣機,方便提取,但在巨大市場下,大部分人並沒有此消費習慣,在前期還需要投入精力去引導大家體驗。

共享經濟並沒有“死”

“初紙”注重紙巾質量和用戶體驗,“紙來也”給商家導流的能力略勝一籌,變現能力也更強。但兩家公司都是黑馬級別,實力不可小覷。如此說來,到目前為止不被看好的共享經濟,或許會因為共享紙巾而有所改變。

其實,共享經濟並沒有“死”:當人們出差去機場、和朋友聚會或者目的地不遠不近很尷尬時,便會選擇就近租一輛共享汽車;而所謂“死”了的共享單車,在經過市場的洗滌之後,剩下的仍舊在為一二線城市服務,使用率也居高不下;甚至曾經一度被認為是偽需求的共享充電寶,也隨時都能看到有人在使用……

踩著共享單車的“屍體”,共享紙巾逆行而上

而造成共享經濟“一路衰退”的原因有很多:

首先,摩拜和ofo創造了半年內進行5輪融資的傳奇,但大量的資金拿在手上卻只用於擴張,過剩的單車只能被送去單車墳場,最終浪費資源汙染環境。

整個行業陷入了融資和擴張的死循環,沒有清晰的盈利模式,沒有長期可發展的變現方式出現。資本的快速湧入讓整個行業揠苗助長,過多的企業加入市場超過了市場需求。

其次,共享經濟想必要發展,不可少的是規範的社會機制讓市場標準化。去年,共享概念被炒過來炒過去,作為旁觀者,我只看到了一個字:亂。任何東西都能被貼上共享的標籤。

比如“共享睡眠艙”服務,半小時6元,裡面有恆溫空調、小風扇、Wi-Fi、插座等設備。但因安全隱患和治安隱患等因素,共享睡眠倉幾乎都已經被公安部門叫停。

然後,針對市場管理問題,幾乎沒有一個公司有想對應的技術來維護,隨處可見的單車被偷被損壞、充電寶只借不還、汽車被開走後丟在荒郊野嶺……在人口素質不高、法律法規空缺的情況下,如何通過技術規避這種風險?所以,還需要創業者過硬的技術壁壘,來規範管理。

最後,盲目跟風造就了過多偽需求。拿共享衣櫥來說,表面上用戶可以花少量錢租到更多衣服穿,但用戶缺的真的是衣服嗎?誰願意整天穿著不是自己的、還不知道被多少人穿過的衣服出門?倒不如說大家缺的只是買衣服的錢而已。共享概念下衍生出來的偽需求還有很多,每一個都活的不長。

也正因為以上這些問題同時出現,攪亂了市場,才讓共享經濟千穿百孔。但這不能說明市場不需要共享經濟,恰恰相反,共享經濟的市場還很大,只是整個行業也都需要一點時間來思考和嘗試。

寫在最後

就目前來看共享紙巾的發展比起共享單車溫和得太多,盈利模式也相對清晰,在其他共享產品隨著共享單車一起沒落的時候,它還展現出了一點生命力說明在一定程度上共享紙巾也是被市場所認可,或許它將是共享經濟的新風口。

正如“初紙”創始人吳炳傑所說,隨著線上流量紅利的消失,“共享紙巾”項目可以使線下流量入口更有價值。而“共享”的概念主要針對於代理商和C端,對於行業而言,“共享”只是一個概念而已。目前市場上“共享紙巾”的玩家並不在少數。不過從長期來看,由於此種商業模式有大數據以及精準營銷方面的要求,所以最終剩下來的玩家只會有一兩個。

在以後,我們仍然需要共享經濟,接下來,創業者和資本家對這一領域只會更加冷靜和慎重,至少,會先把上面的問題都解決掉。同時,作為吃瓜群眾,也期待創業者給我們的生活帶來更多新花樣。所以未來共享經濟會發展成什麼樣子,我們拭目以待。

參考文章:用紙巾尋找線下流量入口,共享紙巾「初紙」完成近千萬元天使輪融資

共享紙巾竟能達到3個月流水1000萬?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