岩論時光|5G投票引發的困局:聯想的進退維谷

巖論時光|5G投票引發的困局:聯想的進退維谷

來源:大巖資本(ID:JASPERAM)

01

2018年5月21日,就是聯想為了莫名其妙的某個事件折騰得整個集團從創始人到底層員工都在忙著公關的那一天,我在公司裡搬磚,遇見小短君,前來問我道,“張博士可曾為聯想寫了一點什麼沒有?”我說“沒有”。她就正告我,“還是寫一點罷,再不寫就沒機會了。”

02

聯想集團陷入麻煩的時間算起來大概是一週以前,朋友圈裡瘋狂轉發一篇文章,其中指明聯想在5G標準投票中站在了中國企業陣營的對立面,導致5G標準再次為外國企業所壟斷。在發酵數日之後,聯想創始人柳傳志發出了一份憤怒的檄文,號召聯想集團員工團結起來,捍衛自己的名譽,而週末開始的緊急公關,似乎也開始有成效了。

對引起爭端的投票事件進行分析和總結的文章已經不少了,在此我們總結如下:

1、5G編碼投票的原則是求同存異,聯想的投票並非必然導致華為5G標準出局;

2、在關鍵的里斯本會議的投票中,聯想是唯一一家投票反對華為的Polar編碼與支持高通的LDPC編碼的中國公司。

那篇攻擊聯想的投票導致中國錯失5G標準話語權的文章,從這個角度來看並非事實。

然而,站在現在這個時間點,這個事件本身的影響卻猶如滾雪球一般越滾越大,直接帶出來社會對聯想的大量負面評價。

03

關於聯想的負面消息在這段時間非常多,我們僅摘錄幾條關鍵內容。

1、過去10年,聯想累積投入研發費用為68.5億美元,遠少於華為2016年一年的研發費用。

2、聯想電腦在美國的售價遠低於國內,同款筆記本電腦的國外售價比國內低三分之一甚至達二分之一,即便考慮稅收等因素也存在著驚人的差價。

3、2017財年,聯想集團總營收430.35億美元,歸母淨利潤為5.35億美元,其中中國區營收為118億美元,稅前利潤為5.49億美元。考慮稅收,聯想在中國區以

27%的營收佔比貢獻了接近80%甚至更高的利潤。

04

然而上述消息和事實充其量只能算是壓死聯想這頭駱駝的稻草中的數根。聯想真正面臨的困局並不僅是輿論方面的。

1、17年一季度,聯想就已經丟掉了全球PC市場銷量冠軍的位置,拱手讓給了惠普。而在一年之後的如今,惠普繼續鞏固著自己的優勢,而聯想則沒有任何改善。

2、今年5月初,聯想被剔除出了恆生指數。從15年3月份的股價高位到現在,聯想已經下跌了超過65%。

3、從營收方來看,聯想確實是一家國際化公司——海外市場佔其營收的3/4。然而利潤則基本上均來自於國內。換言之,聯想在用國內的利潤來補貼海外業務也不為過。

4、從估值方面而言,聯想目前的估值是

463億港幣——這是什麼概念呢?幾乎不會有人認為馬上將要進入港股的小米的估值會低於1000億——儘管它們都是硬件公司。

05

聯想如今的困局絕非一朝一夕所致。事實上,如果我們仔細回顧聯想發展至今的歷史,可以看出聯想的命運如同戲劇一般,每一次嘗試和努力似乎都將它向懸崖邊上推進而並非遠離

聯想稱霸電腦市場的契機是2005年對IBM的PC業務的收購。聯想期待著以國內穩固的市場為基礎,將自身打造成為一家國際化大公司。

從某種程度上而言,聯想確實成功了。儘管收購IBM業務為聯想帶來了巨大的財務負擔,也如其他國際化大公司一樣染上了企業融合的頑疾,但它畢竟是可以稱之為一家能同戴爾、惠普等知名企業掰手腕的中國企業——在那個時代,它是巨人

然而,隨著智能手機業務的發展,聯想還未能在PC國際業務方面獲取穩定的收入,電腦市場的衰退期就已經來了。2007年,隨著iphone的推出,個人電腦的衰落陷入了下滑趨勢,並在可預見的未來不會再復甦。

聯想並不是沒有努力。在2010年推出樂phone失敗後,它再次嘗試了之前的手段——從google手中買下了已經造成了28億美元虧損的摩托羅拉。這次收購讓聯想成為了僅次於三星和蘋果的全球第三大智能手機廠商。

然而,對摩托羅拉整合的失敗不僅未能讓聯想獲得領先,相反,巨大的虧損讓聯想只能眼睜睜地看著自己的地位被華為、oppo和vivo超過,還要再加上將要上市的小米。

在聯想努力整合PC、整合智能手機的過程之中,世界已經被互聯網攪和得天翻地覆。可惜,聯想在FM365等業務上的失敗,讓它再次錯過了這個機會。

06

我們並沒有對聯想有過多評論,因為能夠書寫其結局的只有聯想自己。

柳傳志上一次出現在公眾面前,是將楊元慶拿下自己重回聯想董事局主席一職。2011年,柳傳志退下,楊元慶又回到位置上來。中間度過的,是聯想彷徨的若干年。

而這次柳主席的豪言壯語,又一次將聯想置於整個輿論的對立面。可惜,這次的事件已經不再是通過簡單的公關就可以解決的。

社會公眾對於聯想的不滿,實際上早已不是簡單的闢謠能夠解決。

1、身為曾經的中國科技企業的旗幟,隨著時代的變遷不僅未能進一步壯大,反而一而再再而三地錯失機會,直至將自己放在了整個行業的對立面,聯想可有反思呢?

2、雖然研發和市場的關聯並非直接相關,但是作為一個科技類企業,毫無核心技術,在確立行業標準的投票中反而需要附從於其他巨頭站隊,最後還嘗試將水攪渾來完善自身形象,這實在是讓人感慨。

3、對於和十年前遠不同的社會輿論,仍然嘗試以老舊的站隊思維來解決和公關:創始人越過董事長直接發函,拉了一群行業大佬來挺自己,但對問題卻視而不見。

隨著技術和時代的發展,並非是任何一個企業都會變得越來越好,這是很殘酷的事實。

面對已經互聯網化的公眾輿論,這次聯想能否度過危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