瞿衛國:對待中美貿易戰的最好辦法就是做好自己的事

瞿衛國:對待中美貿易戰的最好辦法就是做好自己的事

現在,中美對抗的結果已經明瞭,而中國已經展開了自己的下一個偉大旅程,不再糾纏這段姻緣了。

是的,中國很忙,有很多事情要做!

如果你看看中國在過去幾十年裡完成多少人類歷史上都是第一的壯舉,甚至平均一個禮拜開通一個機場,你就知道中國有多忙!

真的,沒時間陪美國耍嘴皮子了。如果用一句話來形容中國,那可以用“兩岸猿聲啼不住,輕舟已過萬重山”。

在此之前,我有時候很迷惑為什麼這幾年中國在南海和東海非常主動和活躍,甚至有些舉動看不出有特別大的必要,比如挑逗日本。現在終於明白了其中緣由,不禁拍案叫絕。

“明修棧道、暗度陳倉”,在世界的目光聚焦東海、南海之時,中國已經紮紮實實展開了多手準備。

打開世界地圖,標出這些地方:馬六甲皇京港(99年特許權、人造島嶼所有權)、緬甸皎漂港、斯里蘭卡科倫坡港口城等(99年特許,人造島嶼所有權) ,巴基斯坦瓜達爾港(無限期),亞丁灣布提港,希臘比雷埃夫斯港(35年特許經營),澳大利亞達爾文港部分(99年),坦桑尼亞巴加莫約港,泰國克拉運河。不知不覺中,中國已將這些重要港口和運河一一拿下。

另一方面,陸地上,從中國最東端出發的首列貨運列車前幾日已經抵達波蘭、倫敦,結合國內發達的高速列車網和在非洲已經建好的高速鐵路,以及和俄羅斯的輸油管等。要不了幾年就可以看到以中國為中心的高速鐵路網把整個非洲、歐洲和亞洲包括南亞連接在一起。

在空中,這幾年中國平均每週一個新機場!海、陸、空,中國用自己包括亞投行的力量把大半個地球緊密連接在一起,同時也多種途徑一舉解決了對中國的戰略威脅,把島鏈的作用直接廢了。尤其是巴基斯坦的瓜達爾港和中巴走廊,這是個重要的突破點,不僅對中國有意義,對中亞很多內陸國家都有很大意義,必然得到很多支持。這完全是重塑亞洲明天的點睛之筆。

對於中亞和南亞國家而言,他們慢慢會體會到中美的差別,美國幾十年來帶來的是炸彈和混亂,而中國帶來的是切實的鐵路、橋樑和繁榮。相比之下,高下立判。

說實話,美國的民主制度本來不錯,但這些年已經被玩壞了。所謂民主自由那一套已經失去市場。

在伊拉克、敘利亞、阿富汗、埃及,中國即便不算朋友也不會是敵人,而美國人恐怕不帶著槍炮不敢去那裡。

亞洲、非洲的人民都是渴望過上富裕生活的,而中國給了他們一個迅速崛起的例子,而亞、非、歐和大洋洲在中國的力量連接之下,展現了一個古老土地的新明天,這個世界也因此有足夠的力量不需要美國,不需要炸彈也可以成功。

我想,中國依然沒有意願和美國為敵,“你不惹我,我不惹你”的和平相處是可能的。但希望美國能意識到,中國已經走自己的路了,他不會威脅你的安全,你也不要去管他的事,各自相安無事。至於生意嘛,能做就做,不能做就拉倒,我想這就是中國未來對美國的態度。

川普的美國優先戰略是對的,對美國人民而言是負責的,的確需要轉向內部把自己的事情搞好。個人分析中國將會利用川普的幾個致命錯誤。

一是貿易戰。

中國既然已經走上分手道路,當然對貿易戰有準備。中國不會追求貿易戰,但川普如果搞貿易戰,中國將不加阻攔並利用他,甚至刺激他發動貿易戰。對中國來說,他的戰略方向變了,中國商品除了滿足自己人民的需要,將走向東南亞、歐洲、非洲、中東。價廉物美的中國商品將提升這些地區人民的生活水平。而對美國人民來說,事情恐怕不像川普描繪的那麼美妙。

現在還有什麼商品不含有Made in China的成分?

中國有完整的數十萬人的大型工廠和上下游配套,對中國商品徵收高稅的直接結果就是美國大眾生活水準下降,本來還可以維持相對不錯生活的美國人立即會感受到艱難。

換句話說,沒有美國市場,中國會有短暫損失,但仍然可以生產豐富的產品並培育和打開新的市場。但沒有中國產品,美國人的生活將比現在還慘。以美國的速度,沒有任何希望能短時間內建立起完善的基礎設施和大型工廠。

一旦貿易戰打起來,估計中國會有相應政策打擊美國本土企業。比如在中國設立企業生產的美國產品可以按本土企業對待,而進口產品也相應高稅。

中國要注意的就是要區分外國企業和外國政府,避免國民攻擊在華經營的企業。大家別忘了中國即便只算最富裕人口比美國總人口還多,這個市場加上一帶一路的效應,對企業而言恐怕比美國本土市場吸引力更強。所以,未必如川普所想,美國企業都回流,也許跑的更快。

二是移民政策。

美國人最愚蠢的地方就是沒有認識到移民的作用。美國的高科技和近代科學,有幾個是正經的本土白人搞出來的?雖然贊成對危險的非法移民驅逐,但低學歷的非法移民卻提供了美國勞力,高學歷的合法移民則支撐了美國科技。川普對移民的打擊和收緊將是個巨大錯誤。

我想中國對美國收緊移民政策應該是歡迎的,隨著中國的繼續發展並解決環境汙染問題,相信只要順勢而為,利用美國對移民的不友好政策,那麼中國將迎來最有價值的人才迴歸。尤其是在人工智能和智能製造領域,華裔人才有優勢。

中國對此要更開放,非常簡單:對於華裔,一律發放永久居留,來去自由。對於他國人才,只要高科技企業錄用並支付不低於本地人才的合理薪資,那一律允許其在中國生活工作。不要填那麼多表格和審查了,相信企業自己對人才的篩選更靠譜。對來到中國的人才,購車免稅,購自住房補貼。

三是外來投資限制。

美國人對來自中國的投資總是心存疑慮,這也是個錯誤。憑心而論,華為、萬達這些都是企業而已,我不相信他們會對美國的安全構成什麼威脅。但中國要利用美國人的這些心理,順勢把中國資本導向符合戰略方向的國家和地區,既然美國不歡迎中國的投資,那正好配合一下。實際上,中國對大額對外投資已經在審查。

四是日本和臺灣。

美國覺得日本和臺灣可以被當做棋子對付中國,實際上中國也會利用他們來牽制美國呢。中國只要在南海、東海和臺海搞搞事,這些美國的小弟就會去求忽悠乾爹干涉。對中國來說,這可以吸引和消耗美國的精力,而美國多投點兵力,多派點航母來對中國卻無所謂,反正你也不能怎麼著。對中國只是家門口的練手,額外消耗不多,但卻可以牽制對手。再怎麼折騰,隨著時間的推移最後還是中國的地盤,日本、臺灣、韓國最後也會明白只能跟著中國混實惠一些。

五是美國國債。

我想經過奧巴馬時代,中國已經認識到美國不是個可靠的夥伴,而且狂妄自大,甚至愚蠢。持有美國國債有很大風險,所以估計中國會堅定降低甚至全部拋售持有的美國債券,轉而把資產轉換為其它投資和多種貨幣,包括黃金。

說實話,把美國國債換成戰略位置的外國港口、機場、礦產不是更好嗎?尤其是一些小國家,如果港口裡停著中國的軍艦,同時擁有一些礦產和能源的股份,這比持有美國國債強多了。持有廢紙還不如囤積糧食和礦產資源,美國人借錢裝大頭,讓他們自己玩這個遊戲去,不陪他玩了。我想中國的領導者已經明白這個道理,正在順勢轉換資產。當然這個過程不能太明顯,以防其他國家跟風。

戰爭固然對中國不利,但卻會加速美國的衰敗,因為除非毀滅地球否則無法武力讓中國屈服。

以前貧弱時中國都敢和蘇聯打起來,如果敘利亞都敢和美國叫板,你能期望中國會在美國的威脅下退讓?

所以,希望美國能想明白這一點,既然中國無意和美國為敵,何必自我選擇和中國為敵呢?

於個人而言,美國的自然環境目前還是適合居住的,但安全和社會排外傾向已經讓人不安。個人是無所謂的,哪裡舒服去哪裡。但對於國家而言,不知道美國究竟還有多少本錢可以吸引中國繼續維持和他的爭吵生活?

免責聲明:部分圖文內容及數據來自網絡,內容僅供學習參考,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權請告知,我們將及時刪除!歡迎關注“新農業匯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