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不该相信梦想总能实现?

该不该相信梦想总能实现?

情景难题

还记得最开始说的吗,当和被我们认为是同一层面的人作对比时,身份的焦虑就产生了。

小学的时候,大家都还没发育,开心地做一群小矮人。

该不该相信梦想总能实现?

一个假期不见,小明突然窜了个头,成为一个大高个,我们觉得他不够意思。

该不该相信梦想总能实现?

比我们大一届的人自然高更多,但我是不会嫉妒的。是的,我就不爽,凭什么小明长高了!

幸好我后续发力,最终和小明齐高。这个真人真事一直激励着我要勇敢相信,只要敢想就能成。

21世纪,谁都能平等地去追梦

。于是一进入社会,我就定下目标:啊,XXX,总有一天我会成为你,超越你!

最后,我要感谢这个民主的社会,给了我期望泡汤的机会。

书中的答案

现实不如意,书中早看破:生活进步了,但人的痛苦加大了。那是因为,一起进步的还有一种全新的理想——每个人都深信人生而平等,都有足够的实力去实现自己的任何理想

此前的主导观念却是:人与人之间的不平等才是正常的,随遇而安,知足常乐才是明智

这种情况下,每个人仅了解自己的身份,从没想过有可能改变自己的身份。

所以,不会有和上级平起平坐的期望,对自己的艰苦境遇,既

无敌对反感,也无堕落蒙羞。(多好的状态啊)

开始强调平等以后呢?雄心勃勃的人会自命不凡,觉得可以从事更重要的职业。而在平等的现世中,人与人差异少了,正因为如此,哪怕细微的差距也变得明显起来

因此,平等了,人却越发烦愁了;安逸了,却还是诅咒生活。

哈佛心理学教授詹姆斯承认,自己一定会妒忌那些,在心理学方面比自己更有研究的人,并感到羞愧。因为这是他战斗的领域。

有对比就有伤害,他给出一个降低伤害的公式:

该不该相信梦想总能实现?

提升自尊很容易了:一是努力获得更多成就;二是降低自己的期望。

第二个的好处是,能够让人如释重负:谢天谢地,超越XXX这个不切实际的念头终于见鬼去啦!

然而普遍做法是努力获得更多成就,这归功于盛行的平等观念和励志故事。

当你处在攀登幸福山崖里最陡峭的一段上坡,总是有人在说:“冲啊,越过去就是广阔天地啦!”(啊,我的高考!)

该不该相信梦想总能实现?

但是,不会有人告诉你,一旦到达顶点,又会被唤回谷底,重新处于焦虑和欲望中

该不该相信梦想总能实现?

生活是个圈,一种焦虑会代替另一种焦虑,一种欲望会代替另一种欲望。

但并不是,不要去努力克服焦虑或满足欲望,而是在追求的过程中明白一点:我们任何一个目标所提供的一劳永逸的保证,按照目标本身的意思,是不可能实现的。

(如上面的攀登现象)

明白这点并不能完全消除身份导致的忧虑,也不能防止问题的发生。但是可以大幅度降低受害的感觉、被动的感觉和困惑的感觉

于是,我决定:一重新审视自己的愿望是否过分远大,二为了自尊着想,重新调整自己的目标,三打好预防针,目标达成后我不会就此走上人生巅峰,而是,手握“+1”的经验值,继续在打怪的路上驰骋。

我把不切实际的梦暂时封存,或许有一天,发现梦已经圆了呢

——未完待续——

From 思酷内容部

思酷:专注于一体化移动学习 官网

http://www.scho.com/index.php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