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广南:农家“菜园子”直通学校“菜篮子”

本报记者 王冰 通讯员 余永兴 刘桂扬 秦文扬报道

在一片绿油油的菜地里,陆胜忠和工人们正加紧采摘蔬菜,他们要赶在日落之前把这批蔬菜送出去。

陆胜忠是云南省广南县旧莫乡者哈村村民。三年前,他发现了“商机”:由于大家纷纷进城务工,村里出现了大量闲置土地,于是,他便流转了100亩土地种植蔬菜。

“以前我们拉到街上去卖,价格时高时低,关键是销量低得很,一个星期顶多只能卖个两三千斤。”蔬菜种出来后,销路却成了问题。陆胜忠很发愁,“这样小打小闹终究不是个办法”。

但事情很快迎来了转机。2017年11月,陆胜忠开始与广南县精创商贸公司合作,按照协议,该公司提供技术支持,陆胜忠分批栽种京白菜、大蒜等蔬菜。如今,陆胜忠和公司协议种植的蔬菜面积已发展到40亩。今年上半年,他已实现10多万元的收入。而他的蔬菜基地还成了村里留守劳动力的一个务工增收点。

“移栽、施肥等都是公司指导完成,我们负责种和收。每隔15天栽种一次,第一批收完第二批也差不多成熟了。工人工资按时间计算,每人每天工资60元到80元不等。”陆胜忠说,现在每周二和周六都要送菜,从今年3月份学校开学到现在,他累计送出去7万斤蔬菜。

学校食堂是稳定的消费市场。自脱贫攻坚战打响后,广南县将学校的农产品需求和农村产业精准对接,以学校安全蔬菜配送为纽带,成功探索出了企业配送带动产业、产业带动合作社和大户、合作社和大户再带动贫困户的“校企户”产业增收模式。

实践证明,“校企户”成为广南县推动产业脱贫、乡村振兴和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创新举措。这种模式,目前至少实现了“三赢”:学校食堂每天都有田间直供的时鲜蔬菜、企业实现增收盈利、贫困户和农村富余劳动力逐步脱贫致富。

因为要在家照看孙子,村民陆翠英眼巴巴瞅着别人外出打工挣钱而无计可施。不过,今年春季开学后,她可以在家门口打工了。“每天打药、施肥、除草、整理沟渠,一个月有2000多块钱的工资。”

和陆胜忠一样,莲城镇莲花村的昝正福也感到“十分轻松”。“蔬菜成熟后必须在几天之内销售出去,不然就会烂在地里!”昝正福是一个有着30多年种植经验的老菜农,谈起前几年蔬菜“一半都烂在地里”,他至今仍感到心疼。

“现在好了,只要你种出来的蔬菜品质好,成色好,又新鲜,销路根本不用愁。”同样在去年,“校企户”帮昝正福赶跑了销售的“烦恼”。他家的15亩蔬菜,每年可以实现15万至20万元的收入。

广南县精创商贸公司副总经理陈震表示,公司的业务就在田间地头。公司随时派出技术人员指导菜农,每隔一段时间栽种一次,既保证学校每天所需蔬菜的新鲜品质,同时也不会让种植户造成经济损失。

据了解,广南县共有10多万名学生,每天约需90吨左右蔬菜。然而,这些蔬菜以前全部靠从外地调运,当地群众却是有菜难销。甚至有本地蔬菜外销出去后,又被商贩抬高价格“返供”学校食堂的现象。

为解决这一供需悖论,广南县供销社及时成立精创商贸公司,大力整合县域内的蔬菜种植合作社和大户,搭建产、供、销一体化平台,让“菜园子”直通“菜篮子”。此举不仅减少了中间环节,还保证了蔬菜的品质和新鲜程度,蔬菜种植户也扩大了销路,无论是对学校、企业,还是菜农,都达到了多赢的经济效应和社会效应。

广南“校企户”无疑是新时代农产品产销有机对接的成功案例。截至目前,该县共整合36家合作社和种植大户,规范种植1500余亩“菜园子”,覆盖5个乡镇91所学校,丰富了学校的“菜篮子”。今年以来,精创商贸公司累计为学校配送各类时鲜蔬菜1480吨,保障了2.2余万学生的营养餐食,解决了27人的就业难题,辐射带动150余户农民实现户均就近务工增收5100元。园子”直通学校“菜篮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