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因編輯」水果:好吃的水果是「敲」出來的?

2015年,全球年度度生命科學突破獎頒發兩位美女科學家——珍妮弗·杜德娜和艾曼紐·夏邦傑。

這兩位科學家發現了基因組編輯工具“CRISPR/Cas9”。

“ 基因編輯”技術在國內要比起轉基因技術來,知名度要低很多。可能大多數人都聽過轉基因,但聽過基因編輯的,並不多。簡單來說,基因編輯技術就是對基因序列進行編輯,不過這種編輯和基因突變是不同的。最大的特點是基因編輯是定向的,人為可控的。而基因組編輯工具“CRISPR/Cas9”幾乎可以讓人類自由的在任何基因片段上添加或者敲掉某個不想要的基因。

基因編輯和轉基因的區別也很明顯,基因編輯一般都是對生物體自身的基因片段進行編輯,轉基因則主要放在了轉上,將外來的基因片段進行轉入。

目前,基因編輯技術比起轉基因技術來,更加受人關注。

那麼,在水果育種和種植產業上,基因編輯未來能給水果產業帶來什麼呢?

筆者認為,基因編輯技術能讓水果的進化成超級水果更容易。

“基因編輯”水果:好吃的水果是“敲”出來的?

超級水果,指得是含有營養物質極為豐富的水果。

在國外的水果育種基地裡,有一個“超級香蕉”的品種。和普通香蕉的品種不同,超級香蕉的維生素A含量非常高。這種超級香蕉的誕生,利用得就是基因編輯技術。科學育種人員,通過敲掉了香蕉內的某一個抑制維生素A誕生的基因片段,導致了超級香蕉體內的維生素A含量遠遠高於了普通的香蕉。

這種可以定向的通過敲掉某一個基因片段,讓水果向著對人類有利的方向來進化,當一款水果對人體有害的性狀都沒敲掉後,只留下對人體有好處的水果性狀的操控基因,那麼生產出來得水果可能就只有“超級水果”,連一般的歪瓜裂棗也很難看到了。

比如,我們吃蘋果的時候,如果覺得這個蘋果品種比較酸的話,就利用基因編輯技術,敲掉蘋果中產生有機酸的基因。這樣定向的處理後,蘋果的酸度肯定會下降。如果敲掉蘋果產生糖度的基因,那麼蘋果的就只剩下酸了。

或許經過幾代的育種之後,這樣的蘋果有可能會人為的進化成“山楂蘋果”或者叫“山西老陳醋蘋果。”

當然,很少會有人這麼幹。基因編輯技術更多還會向著不利於人類、不符合市場、不符合水果商品化的基因組敲去。比如,敲掉桃子“長毛的性狀”、敲掉桔子長白色脈絡的性狀等等。

這些經過定向敲出來的水果,更加符合目前市場的商品化要求。

“基因編輯”水果:好吃的水果是“敲”出來的?

在以往的傳統育種中,水果育種要經過雜交、篩種等多個複雜環節,一般水果經過3-5年後,才有可能產生新的水果品種。但基因編輯則僅僅只要需要利用基因編輯工具,敲掉某些個不符合新品性狀的基因組序列,保留下符合新品種水果性狀的基因組序列,很精準的把水果的新品種給進化出來。

如果未來這一項技術真得能推廣起來,那水果可能會多出更多的新型品種名。

比如維生素A蘋果、花青素藍莓、補鈣蘋果等等。只要某一個水果在某個營養物質產生方面有一定的優勢,就完全可以利用基因編輯技術,快速的擴大這個優勢,讓其發揮到極致。

除了這一點外,消費者公眾更多的關注點還是在於基因編輯出來的水果到底安全不安全上。

基因編輯原理上是敲掉一段生物自身的某一性狀的片段,未有轉入其它外來基因。有人認為,這是安全的。有人則反對。

畢竟,在自然界的進化中,很多植物都是這樣進化的。人類以前吃得一些又酸又小的野果子,也是通過不斷的雜交育種,配合大自然的非定向敲打,把不利的性狀基因敲去,留下有利的性狀基因的。

這樣才出來了現在市場上能買到得這些又甜又大的水果。

“基因編輯”水果:好吃的水果是“敲”出來的?

而基因編輯,只不過把大自然這把手術刀握在了人類自己的手裡,通過人類對基因編碼的研究定向切去了某些基因而已和自然敲掉基因, 有最大的兩點不同:

一是幹這事兒的當事者是人類自己還是大自然。

二是縮短並定向了生命體的基因表達性狀。

反對者更多的從哲學角度認為,違反大自然規律即為錯,人類應該遵循大自然所有的規律。

這種觀點很難從科學上解釋。

但未必說得不對,畢竟人類對生命本身的認知還極為的有限。

基於兩種截然相反的態度,筆者認為在未來10年後,可能在水果的消費市場上存在兩大派別的消費群體。

一是,高科技消費群體。這些人相信人定勝天,相信科學的力量,篤信科學勝過更加篤信自然。而他們選擇的水果將有可能更偏向於“基因定製”出來的水果。想吃糖分高的就吃糖分高的,想吃酸的就吃酸的,想補鈣就吃鈣含量高的……

一切水果都可以通過基因編輯技術將有利於人類的性狀放大。

二是自然消費群體。堅信自然就是健康的理念。遵循自然的規律,喜歡吃一些比較天然的水果。對於一切過度科學化的水果都持反對態度。

天然的就是健康的,這一哲學性質的觀點,可能並非科學,但很有可能也是對的。

“基因編輯”水果:好吃的水果是“敲”出來的?

可以預測,在未來的水果市場上,好水果將越來越多,想要什麼樣的,估計都可以“定製編輯”了。只要你能出得起這個錢。

但隨之而來的,也是普天蓋地的爭論。比起轉基因技術來,基因編輯技術的爭論將更加複雜,也更加難以監控。

無論,你是支持基因編輯還是反對基因編輯,最後,筆者還是要告訴大家一句“好水果都是敲出來的。”

嗯,是的。目前你能吃到的大部分水果都是敲掉了某一性狀或者添加了某一性狀才成為“好吃的水果”的。

不然,真正的那種天然的大山裡的野果子,很多是又小又酸的。

那種,估計沒有幾個消費者願意去吃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