強基固本,推動基層司法所建設提檔升級

基層司法所承擔著管理特殊人群、化解矛盾糾紛、服務保障民生等職能,是司法行政工作服務基層、服務群眾的“橋頭堡”和“前哨陣地”。為進一步提升司法所建設整體水平,山亭區司法局通過實施“基層司法所規範化建設提升年”“一所一品”工程等,啃下“硬骨頭”、力破“老大難”,全面打造司法所規範化建設“升級版”。

強化硬件升級,積極打造“星級所”

在山亭區店子鎮,隨機詢問周邊群眾司法所在哪,大多數人都能明確指向一棟兩層建築。以“司法藍”為主色調的店子司法所擁有很高的辨識度,門楣居中懸掛著司法行政徽章,圍繞徽章的則是“中國司法”四個大字。

基礎設施建設是實現司法所規範化建設的硬件要求,是確保基層司法行政工作有效落實的基礎。為提升司法所硬件設施,進一步改善辦公條件,山亭區司法局積極爭取省市區鎮各級的支持,不斷加強司法所業務用房建設,先後對店子、水泉、北莊、馮卯等司法所進行了升級改造,並按照規範化司法所建設標準進行裝修;鼓勵各鎮街建設綜合性、一站式公共法律服務平臺,實現綜治、行政執法、法律援助、基層法律服務集中進駐。司法所建設統一外觀設計、門牌標識、上牆制度,所內設立標準化的“四室一庫”,包括辦公室、調解室、接待室、談話教育室、檔案資料庫等專項用途辦公室。投資近60萬元為各鎮街司法所配置了硬件設備,除了配齊電腦、打印機、檔案櫥、空調等辦公設備外,還配備了執法記錄儀、指紋儀等先進設備,安裝了社區矯正手機定位系統,大大提高了司法所工作的科技和信息化水平。通過以上舉措,全區司法所基本形成了辦公用房獨立、場所標識明顯、門牌設置規範、設施配備完整的辦公環境,為規範化司法所建設提供了強有力的硬件支持。

強化隊伍建設,著力打造“夢之隊”

人才隊伍是幹事創業的關鍵。山亭區司法局以“隊伍專業、工作規範、管理科學、實績一流”為要求,不斷配齊配強司法所人員隊伍,先後招錄20名大學本科以上的年輕公務員充實到司法所隊伍中,全區各基層司法所公務員的平均年齡降至36週歲,進一步優化了司法所公務員的知識結構和年齡結構。同時,為精心培養、合理利用這些青年幹警,從作風建設強化和專業能力提升兩方面著手,內提素質、外樹形象,激發了幹部隊伍幹事創業的動力,全面提高司法所依法行政能力。

以崗位練兵、人員輪訓、結對幫扶的形式,不斷提高工作人員的能力和水平,真正建設一支“政治上靠得住、業務上叫得響”的基層司法行政隊伍。一是加強幹部作風建設。堅持個人學習和集體教育相結合、理論學習和廉政教育相結合,認真學習習近平總書記關於黨員幹部作風建設相關講話,積極開展“兩學一做”學習教育主題活動,不斷提高幹部政治素質,改進工作作風,以作風轉變促工作發展。二是注重專業知識和工作能力的提升。加強司法所工作人員的業務培訓,通過組織參加業務培訓班、外出考察學習、邀請教授專家授課等活動,提升隊伍的專業技能。三是實施一系列素質能力提升工程。開展了“1+1”青年幹警幫帶成長工程, 以區局科級幹部為導師,以基層司法所青年幹警為幫帶對象,實行一對一幫帶,面對面指導,切實提高青年幹警的綜合素質和工作能力。開展了“五強化五提升”活動:即強化理論修養提升政治站位能力;強化擔當作為,提升履職盡責能力;強化宗旨意識提升服務群眾能力;強化法治建設提升廉潔從政能力;強化創新發展提升爭先創優能力,大力加強司法行政隊伍正規化、專業化、職業化建設。繼續實施“三掛三共享”隊伍改革,根據司法所幹警專業特長和勝任能力,把專業對口、業務熟練的人員安排到合適崗位,做到人盡其才,才盡其用。先後有20名青年幹警與局機關中層以上幹部結成對子,其中2名同志被提拔重用,4名青年幹警被提為中層幹部。

強化制度建設,全面織牢“規範網”

人管人累死人,制度機制調動人。在強化人員隊伍建設的同時,本著“以制度求發展,以規範促提升”的原則,山亭區司法局狠抓各項工作制度建設。

一是實現制度管理的健全化、統一化。健全完善司法所多項工作制度:修訂完善了所務制度、例會制度、學習培訓、請示彙報、廉潔自律、人民調解、社區矯正、法律援助、崗位目標責任、檔案管理等工作規章制度。建立統一的司法所工作臺賬制度:實行專人負責,嚴格按照上級各部門關於臺賬資料規範化的要求,對人民調解、社區矯正、普法宣傳等業務臺賬資料,實行統一標準、統一製作,實現制度建設完整性、規範性、易操作性。二是有效保障工作制度執行到位。建立健全任務清單、責任清單:人民調解、普法宣傳、社區矯正、法律援助等各項業務工作制度以版面形式上牆,並制定了嚴格的配套計劃予以落實,通過規範工作流程,克服了工作中的隨意性、無序性,促進了基層司法工作制度化、規範化。落實“首問責任制”、“責任追究制”、“限時辦結制”等制度:堅持以解決關係群眾切身利益、群眾關心的熱點難點問題為工作著眼點,嚴格按照職責與程序依法辦事,形成了管理規範有序、運行靈活高效的所務管理制度體系,進一步提升司法所管理規範化、法治化水平,真正做到按制度辦事、靠制度管人。如矛盾糾紛調處制度,對矛盾糾紛進行統一登記、統一受理、統一調度、統一管理,使來所矛盾糾紛有人管、管得好、有回覆,確保糾紛調結率在99%以上。近年來,基層司法所工作人員未收到一起有效投訴,司法行政工作在人民群眾中的滿意度不斷提升。

強化履職能力,深度耕好“責任田”

基層司法所立足鎮街實際,堅持服務中心、服務大局、服務發展,構築了以普法依法治理、矛盾糾紛化解、公共法律服務和特殊人群管理的“四位一體”的工作格局,有效築牢了基層穩定的第一道防線。

一是開展法治宣傳,切實提高公民法律素質。按照法律“六進”活動的要求,各所通過舉辦“法律趕大集”、廣場法律諮詢、法治學習講座、法律知識競賽以及張貼標語橫幅等活動形式,對不同對象開展了不同內容、不同形式的普法教育活動,使廣大幹部群眾的法治觀念和法律意識得到了不斷提高。城頭鎮在青少年法治教育上,健全中小學法制副校長聘任制度,建立青少年法治宣傳教育基地,設立了法治講堂、模擬法庭、法制展廳、警示長廊等場所,為青少年學法提供了良好的環境。山城街道積極動員組織各村開展民主法治村的創建工作。截止目前,全街道共有全國民主法治示範村1個,省級民主法治示範村17個,其餘全部為市級民主法治示範村。二是維護社會穩定,大力開展矛盾糾紛排查調處工作。依託鎮、村、網格三級網絡組織,將常規排查與節會期間的重點排查有機結合,在重點領域和敏感時期開展拉網式排查調處,基本做到了及時發現、及早介入、有效處置。特別是在十九大、兩會安保、青島峰會期間,基層各所共開展矛盾糾紛排查240餘次,調解案件580餘件。馮卯鎮創新實施以執業律師聯鎮,法學會會員聯村,司法行政協理員聯戶為內容的“三聯工程”,切實解決基層矛盾糾紛預防化解工作中人才匱乏、專業調解人員不足的問題,大力推進了基層民主法治建設和社會的穩定和發展。三是加強法律服務,有效保障人民群眾法律需求。以各鎮街公共法律服務中心和司法所為窗口,安排專人值班,提供法律諮詢、法律援助等服務內容,及時受理並解決群眾的需求訴求。同時,實行“一村一法律顧問”的工作機制,積極引導律師和法律工作者參與到婚姻家庭、山林權屬糾紛、徵地補償、村級村務等一系列事關群眾利益的工作中,為基層發展提供法律幫扶。徐莊、北莊司法所以法律扶貧為契機,對符合要求的困難群眾做到“應援盡援”,依託法律服務中心和法律援助工作站,暢通了困難群眾申請法律援助的渠道,有效擴大了法律援助的覆蓋範圍。桑村、西集司法所開展“三送三服務”活動,即對轄區內的弱勢群體開展送法、送聯繫卡、送溫暖,免費服務、精準服務和專業服務。截至目前,已走訪摸排弱勢群體20000餘人,整理法律諮詢、公證援助、司法鑑定、糾紛調解等各項法律需求1600餘份,開展各類送法活動210餘次,服務弱勢群體2000餘人次,為弱勢群體撐起了一片法治“藍天”。四是強化特殊人群管理工作,積極預防和減少重新犯罪。城頭司法所認真制定社區矯正及安置幫教工作方案,明確工作職責,細化任務分工,確保不留死角、不留盲區。水泉鎮重點加強日常監管,嚴格落實社區服刑人員各項制度,尤其是報到和請銷假制度,不定期開展電話抽查,對重點人員進行單獨談話,及時瞭解其生活狀況和思想動態。區矯正管理局創新實施教育、監管、幫扶加評估的“3+1”特殊人群管理新模式,警示教育增強悔過意識,動態管理提升管控水平,分類幫扶體現社會溫暖,風險評估重在精準識別,有效地提高了特殊人群管理水平,有力維護了社會和諧穩定。截至目前,全區276名在管人員無一人脫管漏管、重新違法犯罪;各所先後為176名矯正對象找到了工作,為桑村鎮智力殘疾的鄧某等12人落實了最低生活保障,為西集鎮劉某某等5人落實了危房改造計劃,為馮卯鎮因患脈管炎做了截肢手術、生活陷入困境的李某某,發起愛心捐助倡議,募集善款5625元。

強基固本,推動基層司法所建設提檔升級


分享到:


相關文章: